如果給企業“成長的煩惱”排個序,“用地難”很可能排在首位。近日,昆山高新區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鴻日達、龍雨、玖鈞等八家企業設立的制造研發總部集中落戶。
值得關注的是,這八個項目均通過“數據得地”模式扎根,是昆山高新區將有限土地資源向優質項目集聚做出的一次創新探索。這也是特色產業園區新開發模式在昆山高新區的首次落地,將打造土地利用集約、上市和總部企業集聚的高品質示范園區。
“數據得地”讓資源“寸土”產“寸金”。特色產業園,使產業“聚變”生“巨變”。二者的“化學反應”將釋放“1+1>2”的疊加效應。
數據決策
企業發展不受限
“數據得地”,是利用數據模型對有限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具體來說,就是先對企業的產業類型、產值規模、畝均稅收、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等內容量化評估,通過評分體系為潛力企業賦分,并逐個對接供地,確保有限土地資源向“發展前景好、產值增長快、畝均效益高”的企業、項目集聚。
對企業發展來說,土地是至關重要的要素。面臨用地飽和、發展空間有限的難題,昆山高新區如何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把有限土地提供給更多優質企業,讓每一分土地都創造高效益、高產出?
去年底,蘇州全域鋪開“數據得地”這一創新機制,昆山高新區啟動建立量化評估體系,按照“調查摸底、企業評估、賦分排名、形成方案”四個環節進行調研評價,向“存量”要空間、向“低效”要效益,實現供地讓數據說話、憑數據決策。
公正評估,賦分排名,“分”高者得。按照“畝均貢獻、數據得地、統一規劃、各自建設”原則,昆山高新區根據企業貢獻度和成長性確定入園企業名單,著力解決存量優質企業、擬上市企業土地要素供給問題,真正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時,培育壯大總部經濟。
剛開工建設的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二期內,企業“含金量”如何?八個落戶企業制造研發總部中,五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兩家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計劃總投資近4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120億元,畝均稅收超150萬元。
“我們將在一年內完成該項目的基建工程,兩年內投產,三年內達成年營收10.5億元的目標。在四季度這個關鍵時期,我們將再接再厲,奮力突破5000萬元的季度目標。”通友智能裝備(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晟說。
“數據得地”這一創新性的工業用地保障方式,成為昆山高新區解決存量優質企業用地難題的“密鑰”,讓“好項目永遠不缺地”這一理念成為招商引資、增資擴產的“金字招牌”。
科學篩選
企業憑數據“說話”
蘇州玖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仁財表示,通過“數據得地”,企業拿到18.8畝土地,用于建設研發總部,總投資近三億元,達產后預計產值11億元。
玖鈞智能專注于高速高精傳動產品領域,是一家集專業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等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吳仁財看來,企業用地源于詳實的數據分析。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安心地專注于生產經營與業務拓展。
“數據得地”帶來的公平、公正讓企業家們投資興業更加充滿信心。如何科學篩選出有供地需求的企業、如何明確申請用地企業的標準、如何精準評估量化企業狀況……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昆山高新區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
按照“三步走”,昆山高新區初篩形成入圍企業清單,根據“保姆式”掛鉤服務806家重點企業的統計數據,按照近三年中任何一年產值達五億元及以上,或任何一年入庫稅金總額達1500萬元及以上的條件進行篩選,形成符合產值及稅收條件的入圍企業名單;再篩形成候選企業清單,圍繞發展狀況和增資擴產意愿開展排摸,掌握用地需求和投資計劃,形成供地候選企業名單;終篩形成企業清單,圍繞上市進展、稅收貢獻、企業成長三大類10項指標,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盡調,再按照“數據得地”評價體系逐一打分,最后根據得分高低、地塊規模和用地需求,確定首批擬供地企業和供地面積。
“從初篩時的108家企業,到最終確定的八家企業,供地既要看企業的過去和現在,也要看企業未來,應當把最緊缺的要素配給最急需的企業。昆山高新區還將創新建立履約機制,以更嚴的標準督促企業半年內開工。”昆山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培銓說。
模式創新
鍛造競爭新優勢
此次開工建設的昆山高新區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通過前期調研及規劃設計,舍棄傳統的統規統建、劃地分割等模式,在企業自主承擔可控成本和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進行開發。產業園堅持頂層設計、統籌規劃,開放共享、風貌統一,產權獨立、服務集中,形成多家企業參與共建的一體化園區開發新模式。
在這樣的模式下,產業園地塊使用率大幅提升,容積率超2.0,企業有效生產面積是傳統模式的1.4倍,空間使用效率提高40%,達產后畝均稅收預計150萬元左右。
容積率、有效生產面積、空間使用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相同的土地上,企業可以擁有更多的固定資產、更多的發展空間,創造出更多的產值。
昆山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朱振剛說:“我們提前鎖定建筑風貌、空間形態等要素,將具體要求落實到土地掛牌文件中,多家企業共建,統一規劃設計,既降低企業建設成本,又縮短建設周期,確保產業園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最大化提升產業園布局合理性及使用效率。”
此次落戶產業園的昆山龍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3C行業電性測試和量測治具及自動化設備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此前所在的廠房空間受限,如今通過“數據得地”取得19.5畝土地。公司總經理陳文龍表示,項目總投資三億元,產業園更高的容積率和空間使用效率將助力企業發展。
通過集中規劃與建設,土地得到更加高效、合理的利用,避免資源浪費。同時,集中的配套設備與公共服務也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這樣的產業園開發模式,也讓企業之間有了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有助于企業拓展業務渠道與市場份額,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與協同效應。
在為企業創造更多發展空間的同時,昆山高新區的企業服務也“隨時在線”。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貫穿項目前期選址、項目評審、建設設計、項目報建等企業開工全流程;提前協調證照辦理、圖紙設計等環節的審核,縮短項目報建時間,幫助企業盡快拿到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實現項目“數據得地+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昆山高新區將不斷拓寬“數據得地”機制覆蓋面,完善評價得分體系,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只爭朝夕鍛造發展競爭新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