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蘇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資源擴容、服務提質、數智賦能,全面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健康城市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我市先后獲評全國首批醫療應急重點城市、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獲批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持續位居全省、全國前列并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優質資源提質擴容
構筑堅實“醫”靠
蘇蠡路東、澄湖路北,一家嶄新的現代化中醫院悄然揭開面紗——作為蘇州首個獲批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蘇州醫院正在加緊內測,將于年內投用。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蘇州將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作為重中之重,實施《蘇州市臨床專科攀峰筑原三年行動計劃》。“十四五”以來,全市啟用醫療衛生項目113個,蘇州市婦幼保健院、市立醫院太湖總院、蘇大附一院二期、瑞金醫院太倉分院等相繼投用。啟用在即的西苑醫院蘇州醫院,更是標志著蘇州在引進國家級優質資源上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全市三級醫院達36家,其中三甲醫院16家,市屬醫院及縣級市綜合醫院實現三甲全覆蓋,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實現了量與質的雙重飛躍。
在筑牢“高峰”的同時,蘇州亦注重填谷筑原,將資源下沉的著力點放在夯實基層網絡上。全市構建起由14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05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組成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13%的基層機構配備磁共振,半數以上機構配備CT,建成了39家社區醫院。通過“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全市基層機構均達到國家基本標準,更有超六成達到了推薦標準。
基層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緊密型醫共體的強力牽引。全市組建的13個醫共體內,牽頭醫院向基層長期派駐醫師,并提前5天向基層開放超50%的專家號源,真正實現了“醫生跑、技術跑,病人不用跑”。2024年基層診療量占比達到53.59%。與此同時,1876個家庭醫生團隊為居民提供了貼心的“健康守門”服務,在全市織就了一張密實的基層健康守護網。
聚焦全生命周期
服務品質暖心升級
蘇州在筑牢醫療網底的基礎上,始終關注“一老一小”、婦幼、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推動健康服務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讓特色醫療服務品牌越發閃亮。
在“老有頤養”方面,蘇州探索的醫養結合模式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先后入選國家最佳實踐和江蘇省醫改典型案例。全市擁有護理院110余家、醫養結合型機構150余家,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置全覆蓋,902家全科醫生工作室入駐日間照料中心,形成了資源互用、優勢互補的養老服務新模式。
與“頤養”相呼應的,是“善育”工程的扎實推進。蘇州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托育機構超千家,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52個,普惠托育服務網絡有效緩解了年輕父母的“帶娃”焦慮。
除了“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蘇州在構建全方位健康防線上也成效顯著。在原有五大救治中心的基礎上,我市于今年創新啟動“新三大中心”建設,即市縣兩級腫瘤防治中心、市縣鎮三級慢病防治中心、跨院多學科診療協作中心,對困擾市民程度最深的健康問題,構建“防、篩、診、治、康、管”一體化全鏈條。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實現區縣全覆蓋,“12356”心理援助熱線24小時守護市民“心”健康。
圍繞吳門醫派傳承創新,蘇州正加快建設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試驗區。全市已建成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實現縣級三級中醫院全覆蓋,推動“一館一特色”差異化發展,讓歷史悠久的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數智賦能科教強衛
發展動能澎湃強勁
硬件資源的擴容與服務模式的創新,離不開前沿科技與頂尖人才的驅動。蘇州以數字化、智能化為引擎,以科教人才為基石,全面激活了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數字化轉型的首要成果,是構建了一個強大的“城市智慧健康大腦”。今年3月,蘇州市健康醫療數智創新實驗室正式啟用。截至目前,已歸集醫療、醫保、醫藥數據超1000億條,形成了1200余萬份動態更新的電子健康檔案,打造市級醫療健康可信數據空間,使得醫生在診室即可跨院調閱記錄,市民通過“健康蘇州掌上行”便可輕松完成預約掛號、報告查詢。32家互聯網醫院讓“云端問診”成為常態,檢查檢驗結果在全省范圍內互認共享。未來醫療的圖景還將有人工智能參與,全市已獲批多家AI創新應用實驗室,首批12家“AI+醫療”生態企業入駐市數智健康醫療實驗室,正為診療模式帶來革命性變化。
智慧急救體系的建設,凸顯了速度與溫度。圍繞搶抓黃金救治時間,蘇州打造了國內領先的“五位一體”急救體系。智慧急救平臺實現患者“上車即入院”,院前院內信息無縫銜接。全國首創在調度臺設立醫療顧問席,實現“電話響起,救治開始”。創新的“警醫聯動”機制為急救車開啟“綠波通行”。此外,公共場所新增500臺AED并實現地鐵站點全覆蓋,結合廣泛的急救志愿者培訓,共同織就了一張反應迅捷的生命救援安全網。
為進一步加快衛生人才集聚與科技創新,“科教強衛”工程深入實施,全市獲批一批省研究型醫院、醫學創新中心和重點學科,并產出了包括多項省科學技術獎在內的豐碩科研成果。升級版的“姑蘇衛生人才計劃”形成了強大的人才磁力場,累計引進和培育高層次衛生人才近300名。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青年骨干全國導師制等多元路徑,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衛生人才隊伍正成為健康蘇州建設的堅實支撐。
數據鏈接:
“十四五”以來,蘇州全市啟用醫療衛生項目113個,目前在建34個。全市現有三級醫院36家,其中三甲醫院16家,市屬醫院、縣級市綜合醫院實現三甲全覆蓋。
推動醫學高峰、醫療高地建設。蘇州建成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實驗室4個、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5個。重點學專科建設方面,建成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29個(含中醫類8個)、國家級中醫優勢重點專科10個。
全面開展腫瘤、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和慢阻肺病等五類慢性病發病監測工作,累計建設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4個。
全市院前急救分站112個(較“十三五”末增長23.3%)、救護車429輛(較“十三五”末增長82.6%)。
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建設,累計歸集各類醫療健康信息數據超1000億條,形成1200余萬份電子健康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