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17日)下午,4月底啟幕的“登臨計劃——首屆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展演季”又將兩個子項活動帶到蘇城,“經典的誕生——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文獻展覽”和優秀戲劇電影展映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開展。這兩場活動也是第七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的重點活動。展演、展覽和展映“三位一體”,中國戲劇家協會在蘇州首推“登臨計劃”,希冀從經典中汲取養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這邊廂,8個國內頂尖院團的經典好戲正唱響蘇城劇院;那邊廂,由中國戲劇家協會頂尖專家加持的同主題文獻展覽、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劃的優秀戲劇電影展映又重磅來襲。
“經典的誕生——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文獻展覽”是中劇協戲劇文物文獻專委會和理論評論專委會自去年12月成立以來舉辦的首個展覽活動。展覽圍繞展演季演出的“牡丹亭”“陳三五娘”“白蛇傳”“趙氏孤兒”4個經典IP,匯集全國近20家戲劇院團及梅蘭芳紀念館、蘇州戲曲博物館等機構的文物文獻,通過劇本、曲譜、舞美設計圖、戲單等50余件實物及不同版本演出劇照等110幅圖片,以多種形式,梳理呈現經典劇目的歷史演進、當代創新以及傳播與影響,展示經典如何誕生,如何傳承,何以歷久彌新。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中國電影自誕生之初就與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戲劇(曲)電影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此次優秀戲劇電影展映,將為觀眾帶來《十五貫》《女駙馬》《紅樓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野豬林》《李慧娘》《茶館》《鎖麟囊》《傅山進京》9部在不同時期產生深遠影響的經典戲劇(曲)電影,展示兩種藝術語言融合的新探索新成果,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對相關理論問題的深入研討。在開幕影片《十五貫》映前,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演員帶來了劇目片段《訪鼠·測字》的精彩表演。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與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演員徐棟寅共同做了映前導賞。
“展演、展覽、展映,以戲劇藝術存續的三種不同形態、三種可感知方式,向公眾立體展示經典的多樣風采與豐富內涵,為古韻蘇州織就一道經典藝術的亮麗風景。”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傅亦軒告訴記者,吳文化博大精深,有綿延600載的昆曲——昆曲的文戲雅,武戲靚,這種文物兼具的氣質,也正是蘇州的城市氣質,因此“登臨計劃”落在蘇州是很適宜的。
據悉,“登臨計劃——首屆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展演季”還將于6月27日在蘇州召開“戲里戲外話經典——骨子戲與新時代戲劇創作”研討會,邀請戲劇史論和批評、戲曲電影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展演劇目主創、主演共聚一堂,梳理總結中國經典保留劇目的創演與傳承經驗,對經典劇目何以成為經典的特點、規律等進行深入探討,為新時代戲劇創作提供借鑒與啟示,并出版相關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