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古城與當代藝術相遇,會有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現場作答。
昨天(5月19日),大型文化訪談直播“赴一場江南文化之約——對話舞蹈家楊麗萍和她的朋友們”在蘇州博物館舉行。作為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的重點項目之一,此次直播以舞劇《孔雀》為載體,邀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國樂大師方錦龍、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趙明等頂級藝術家共聚蘇州,通過探討江南文化“破圈”與世界傳播的深層命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活力與文化自信。
千年姑蘇對話“孔雀”
觸發更多靈感
微風浮動,山石綿延,魚游綠水。一襲紅衣的楊麗萍出現在蘇州博物館。“在這樣靈動的場景里講述舞者的故事。我很感動?!?/p>
67歲的楊麗萍,被譽為“與神明對話的舞者”,其代表作《孔雀》以原生態藝術語言詮釋生命輪回,被《紐約時報》盛贊為“東方美學與哲學的詩意呈現”。在她看來,跳舞就是為了呈現對大地的情感:“最早跳舞,表達的是感謝太陽帶給我們的溫暖和光明;豐收、戀愛,就連生病,也要跳舞,是要表達生活的情感。而舞蹈卻不一定固定在舞臺上,站在舞臺上,臺下有觀眾,這是一種形式。而到了臺下,河流就是觀眾,樹葉吹打就是掌聲,鮮花和掌聲,就像自然?;氐奖菊妫跇湎?,在草地上,在心里的草地,用心靈起舞?!?/p>
置身于蘇州博物館的山水背景里,善于從自然生活里汲取營養的楊麗萍再次有感而發:孔雀在云南是美的象征,寫意山水在蘇州有這樣靈動的呈現,相信“孔雀”在蘇州會有更多的靈感觸發。
楊麗萍對蘇州并不陌生。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她就多次來到蘇州。不僅蘇州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蘇州的美食如秋冬醉蟹、當季的枇杷都如數家珍。讓她更印象深刻的是,這幾年,蘇州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同時,傳統的建筑保留得很好,現代化劇院更是增添了一座又一座。
兩代對話傳承創新
學藝要先學做人
“有一盞藝術的燈,照亮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不斷前行?!弊蛱斓幕顒蝇F場,由東方衛視電視主持人曹可凡串聯,他的這句話引發了現場強烈共鳴。
楊麗萍此番帶著舞劇《孔雀》主演王思龍和喬玥禹兩名“零零后”舞者,讓《孔雀》的傳承與創新又有了新的詮釋。
在楊麗萍看來,藝術不是定格的,不是簡單的模仿,要有自己的創造。跟前輩善于通過對孔雀的觀察跳舞相比,自己這一代通過肢體跟世界溝通,在漫長的時間里用心琢磨,雖然孔雀舞蹈是古老的,但通過當下審美的角度,再次呈現。
“用心鉆研”是年輕舞者從楊麗萍身上汲取的寶貴經驗。喬玥禹坦言,作為學院派的舞者,走近楊麗萍,從手指的靈動到身體肩、頸的美好,都需要一步步雕琢,精心打磨鉆研?!皩W藝先學做人”是年輕舞者從楊麗萍身上汲取的精神財富。王思龍說,孔雀象征的是和平善良,是美的化身。在楊老師日常生活中,包括舞臺上藝術上都有灌輸。
讓世界看到蘇州
展現藝術極致之美
讓世界看到蘇州,這場文化盛宴全程通過新華網、澎湃新聞、抖音、蘇周到等全網直播。
現場,國樂大師方錦龍以五弦琵琶演繹《憶江南》,用千年古樂勾勒蘇州山水;楊麗萍攜舞劇《孔雀》主演王思龍、喬玥禹及蘇州小孔雀藝術團,呈現環境舞蹈《生生不息》,詮釋生命與自然的共生哲學。蘇州昆劇院獻上《牡丹亭·驚夢》片段,展現江南文化與非遺藝術的生命力。
作為承辦方,蘇州獅山大劇院自2024年開幕以來,持續引進包括英國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貓》,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等國內外優質演出,充分展現了劇院卓越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藝術影響力。
楊麗萍特別出演2022版舞劇《孔雀》巡演蘇州站,將于5月23日至25日在蘇州獅山大劇院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