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2025年蘇州市六五環境日新聞發布會舉行,《2024年度蘇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發布。新華網、中新網、新華日報、江蘇廣電、蘇州日報等12家中央、省級、市級主流媒體參加發布會,并就民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提問。
太湖怎么治?
太湖治理一直是蘇州生態環境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目前太湖蘇州片區的水質改善進展如何?未來還將采取哪些創新治理措施?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處副處長侯進國表示,近年來,蘇州堅持把太湖治理作為國之大者擺在突出位置,高位推動、緊抓不放,太湖水環境水生態持續改善。2024年,太湖(蘇州轄區)總體水質為Ⅲ類,助力太湖全湖首次實現全年平均水質達Ⅲ類,太湖連續17年高水平實現安全度夏,成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大湖泊中首個“良好”湖泊,太湖水生生物物種數呈增加態勢,多樣性級別達到“較豐富”水平。
今年1-4月,太湖東部區總磷濃度0.041mg/L,同比持平;湖心區總磷濃度為0.048mg/L,同比下降2%;水質均達Ⅲ類。今年,蘇州將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堅決打贏太湖綜合治理主動仗:蘇州排定的61項重點治太工程項目已全部啟動,把生態清淤作為內源降負的關鍵舉措,納入市重點項目,抓緊推進;實施湖體國控斷面“一點一策”方案,狠抓望虞河及上游骨干河道“一河一策”整治,加快推進通湖河道綜合治理,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大幅減少污染物下河入湖;高標準打造太湖生態島,加快推進明月灣碼頭水生植被修復,年內全面完成吳中區退圩還湖工作;積極探索吳江段湖濱水域消納圈建設,完善提升我市首創的“重點河湖云管家”功能,全天候進行監測預警;進一步強化應急防控,加速提升機械打撈和遠程打撈能力,確保連續18年高水平實現“兩保兩提”。
藍天白云如何守護?
環境質量方面,今年蘇州大氣治理方面有什么新舉措?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負責人張運帷介紹,近年來,蘇州環境空氣質量不斷取得改善,但對照人民群眾對“藍天白云”的需求,仍有差距。蘇州將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多管齊下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方面,繼續推進固定源深度治理。蘇州將推動重點行業企業持續提升污染排放控制水平,如,鞏固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推進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等;組織開展對全市蓄熱式焚燒設施、涉活性炭設施等廢氣治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調研評估,進一步規范相關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加大對企業的指導力度,推動企業環保績效水平提升,力爭培育新增一批環??冃級和引領性企業,樹立行業標桿,提升全行業污染治理水平。
另一方面,圍繞“車、油、路、企”全鏈條,加大對移動源污染防治。蘇州將加大新能源汽車、機械推廣力度,重點推動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市政領域車輛實施新能源替代;聯合相關部門加強油品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監管,切實壓降油氣污染排放;加大機動車監管的科技含量,例如,推廣蘇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科大訊飛、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研發的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AI前哨”系統,實現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非現場全過程監管。
“凈土保衛戰”成效如何?
蘇州市是一個制造業的大市、強市,做好工業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據了解,蘇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一直都保持不錯成績,在工業固體廢物治理方面有哪些實踐經驗?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固體處副處長劉竺青說,根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策部署,結合“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蘇州市生態環境局近年來全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特別是從嚴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工業固體廢物治理項目建設方面,蘇州新建焚燒飛灰、鋁灰渣等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小量危險廢物集中收集,以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和焚燒處置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具備超過4000萬噸涵蓋危險廢物在內的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能力,可以服務全市工業固體廢物就近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置。
同時,蘇州鼓勵試點創新,以工業“無廢細胞”建設引領重點行業提升工業固體廢物治理水平。沙鋼在省內率先試點“無廢集團”建設,實現鑄余渣減量和冶煉渣資源化利用,該實踐列入全國“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薦案例。全市2.5萬余家涉及危險廢物的單位納入固體廢物信息管理系統,搭建“產廢”和“除廢”雙方對接橋梁,規范處置利用市場。同時,蘇州通過指導相關單位落實管理計劃在線備案、推行危險廢物產生即申報制度、實施廢物包裝二維碼掃碼轉移等措施,基本實現危險廢物追溯管理目標。在嚴格危險廢物管理的同時,蘇州市也在有序推進其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指導重點行業大宗固廢實施聯單轉移,強化環境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