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張家港市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以“城管進社區”為抓手,推動城市管理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務下傾,聽社區居民意見、做社區居民朋友、為社區居民服務,推動城市管理深度融入基層治理。6月份,蘇州“城管進社區”現場會在張家港市召開,市城管局作交流發言,推廣工作經驗。11月,張家港市相關工作成效被新華社專題報道,閱讀點擊量超120萬,得到住建部的高度肯定。
資源下沉、服務前移,構建“零距離”服務新格局。科學搭建“城管進社區”網格框架,張家港市共劃分125個城管網格,打造“藍”管家工作室等實體陣地20處,通過“常駐、輪駐、巡駐”等方式實現社區進駐全覆蓋。建立“1+N+X”的網格隊伍,明確1名城管隊員為社區城管網格長,整合城管自有力量與部門協作力量,推進“四事分流”(小事即查即辦、中事不出網格、大事協同辦理、難事市級攻堅),協同解決占道經營、違建等問題1350余件,擴容常青藤學校周邊停車位340余個,生動踐行人在社區、心在社區、業務在社區,實現從“各管一域”到“共管一域”。
上下聯動、多元協同,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張家港市與各板塊建立聯系溝通機制,定期召開“區城融聯”聯席會議,有效推動解決城管領域重點工作(議題)80余項。與社區、物業、居民代表加強互動,圍繞社區環境提升、公共設施維護等開展“四方議事”。深化“城商協作”,引導商戶自覺履行市容環衛責任,幫助商戶解決合理訴求,后塍街道塍豐社區首創邀請居民代表為工作室揭牌。壯大城管志愿服務力量,共同開展普法宣傳、衛生死角清理、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活動。依托城市守望“隨手拍”平臺,發動居民參與共建,實現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參與”。
傾聽民聲、精準服務,做實“精細化”管理閉環。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進“宣傳、服務、管理、執法”全要素進社區,實施社區個性化治理,推動精細化管理向社區縱向延伸。提供“門店全生命周期服務”、城市“溫情線”等創新服務,發布節假日免費停車、廁所開放共享等便民服務信息等,滿足居民、商戶的實際需求。依托“智慧城管”平臺,整合1000余路智能探頭、移動探頭及12345熱線等多源數據,實現對社區高發問題的智能預警與趨勢研判。定期開展“城管進社區”“三升一降”評估(提升見員率、知曉率、滿意度,壓降城管領域投訴舉報量),通過多種渠道,構建起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數據為支撐、以實效為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推動“城管進社區”工作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