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月7日在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
市財政局局長 劉小玫
第一部分 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291799萬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下同)同口徑增長0.1%,還原各項緩稅和其他減稅降費政策后,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3%,稅比81.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885352萬元,比上年實績(下同)增長0.2%,其中用于民生改善的城鄉公共服務支出20961577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相較去年提升1.8個百分點。
(一)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7890萬元,完成預算的115.4%,同口徑增長12.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44094萬元,完成預算(連同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及收回預算等,下同)的94.3%,下降3.0%。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2年市級財政可用財力(含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和一般債券轉貸收入等)合計3778485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7890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對下轉移支付支出-637169萬元,下級上解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2378540萬元,上年結轉及調入資金合計242991萬元,一般債券轉貸凈收入240000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46233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44094萬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230577萬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7890萬元,支出共計3582561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95924萬元。
(二)園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4009萬元(其中:園區本級3752783萬元,蘇相合作區121226萬元),完成預算的92.7%,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增長2.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43369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573224萬元,蘇相合作區170145萬元),完成預算(連同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及收回預算等,下同)的97.0%,增長2.1%。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2年園區財政可用財力(含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和一般債券轉貸收入等)合計3322936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4009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對下轉移支付支出351037萬元,下級上解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1969983萬元,上年結轉及調入資金合計490553萬元,一般債券轉貸凈收入153100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24220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43369萬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92161萬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04386萬元,支出共計3239916萬元,收支相抵,結余83020萬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7356769萬元,下降25%;政府性基金支出18232620萬元,下降7.7%。
(一)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3438463萬元,完成預算的123.3%,下降24.4%;政府性基金支出2807827萬元,完成預算的77.2%,增長37.3%。
2022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3438463萬元,加上轉移支付收入4712萬元、專項債券轉貸收入233000萬元、上年結轉收入748300萬元、調入資金3690萬元,收入共計4428165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807827萬元,加上專項債務還本支出244230萬元、調出資金11941萬元、補助下級支出532366萬元,支出共計3596364萬元,收支相抵,結余831801萬元。
(二)園區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2594651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345693萬元,蘇相合作區248958萬元),完成預算的111.3%,增長22.5%;2022年政府性基金支出2129973萬元(其中:園區本級1993045萬元,蘇相合作區136928萬元),完成預算的85.9%,增長8.9%。
2022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2594651萬元,加上轉移支付收入3624萬元、專項債券轉貸收入505600萬元、上年結轉收入428769萬元,收入共計3532644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129973萬元,加上專項債務還本支出273533萬元、調出資金292600萬元,支出共計2696106萬元,收支相抵,結余836538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852955萬元,增長42.9%;國有資本經營支出268358萬元,增長14.4%。
(一)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29342萬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90.3%;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29102萬元,完成預算的99.9%,增長92%。
2022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29342萬元,加上上年結余16903萬元、上級補助收入71萬元,收入共計146316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29102萬元,加上補助下級支出20萬元,支出共計129122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7194萬元。
(二)園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園區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46868萬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35.4%;國有資本經營支出53117萬元,完成預算的99.8%,下降34.8%。
2022年園區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46868萬元,加上上年結余2349萬元,收入共計149217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53117萬元,加上調出資金93000萬元,支出共計146117萬元,收支相抵,結余3100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6351775萬元,增長10.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5581686萬元,增長12.2%。
(一)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574268萬元,完成預算的102.7%,增長21.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770090萬元,完成預算的97.2%,增長22.9%。
2022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574268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770090萬元,收支相抵,結余804178萬元。
(二)園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園區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13373萬元,完成預算的124.7%,下降3.3%;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01787萬元,完成預算的108.9%,增長6.1%。
2022年園區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13373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01787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1586萬元。
注:上述“四本預算”的收支為快報數,財政決算正在編制中,最終結果將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并按規定公開。
五、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2022年末,全市政府債務限額211076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17724137萬元。2022年新增債券2247800萬元,再融資債券19186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債務限額以內。
新增債券資金主要用途:鐵路建設719400萬元,公路建設364000萬元,醫療衛生298700萬元,教育263400萬元,市政建設208400萬元,保障性住房165550萬元,文化103000萬元,社會保障、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農林水利建設等125350萬元。
(一)市級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2022年末,市級政府債務限額32280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2199293萬元。2022年新增債券113000萬元,再融資債券360000萬元,債務還本474807萬元。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債務限額以內。
(二)園區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2022年末,園區政府債務限額20864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1674495萬元。2022年新增債券293300萬元,再融資債券365400萬元,債務還本365694萬元。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債務限額以內。
六、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2年,我市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健全以績效目標為先導的預算編制模式,推動績效目標設定與預算編制有機融合;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確保績效目標按期保質完成;通過自評價、再評價、重點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評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市級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2年,市級366個預算單位共編制5536個項目績效目標,涉及預算資金5605371萬元,并對所有項目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對上一年度562個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涉及預算資金1737418萬元,其中256個項目由財政組織開展再評價和重點評價,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占41%、“良好”的占55.5%、“一般”的占3.5%。
(二)園區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2年,園區188個預算單位共編制1810個項目績效目標,涉及預算資金3757273萬元,并對所有項目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對上一年度120個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涉及預算資金1672334萬元,其中37個項目由財政組織開展再評價和重點評價,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占29.7%、“良好”的占59.5%,“一般”的占10.8%。
七、2022年財政預算主要工作
2022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堅定守牢“三保”底線,增強民生保障能力
及時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緊急、非剛性支出需求,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和其他民生事業發展。建立全市重大民生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全市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標準建設,探索實施民生支出清單管理,推進民生支出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繼續加強對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住房、環保等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財政保障能力。
(二)堅持開展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堅持政府帶頭,把過“緊日子”要求落到實處,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厲行節約強化財政支出管理的通知》,明確各項節支措施,推動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進一步壓縮開支。規范支出管理,嚴格預算執行,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支出管理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預算調劑審批流程和大額資金撥付審批流程,把嚴把緊支出關口。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推動預算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進一步拓展績效目標管理范圍。
(三)貫徹減稅降費政策,助推企業紓困解難
貫徹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市辦理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千億元,以財政收入的“減法”,為市場主體增添信心。不折不扣落實社保費緩繳等政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率階段性下調2個百分點,為全市用人單位減輕負擔約16.2億元;累計發放穩崗返還資金、一次性擴崗補助14.2億元,惠及21.9萬戶參保單位;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全市安排中小微企業一次性留工補助5.9億元,惠及企業12.3萬戶;制定承租國有物業租金減免政策,共計減免租金26.7億元。
(四)發揮資金政策效能,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繼續發揮財政資金政策引導功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助力。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強化對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主導產業政策支持。堅持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全力支持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生物醫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整合市屬創投平臺和基金資源,組建蘇州創新投資集團,增強蘇州打造創新集群的能力。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推進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建設。
2022年財政預算工作在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但也要看到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第二部分 2023年預算草案
一、2023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2023年預算編制重點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要求,堅持厲行節約、有保有壓,將有限的資金更多地用于重點領域和民生緊要處。
1.堅持綜合預算,強化資源統籌。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政府債券資金等統籌安排使用,全口徑編制部門預算,進一步提高市級財政綜合保障能力。
2.堅持有保有壓,確定保障次序。兜牢“三保”底線,優先保障人員、運轉經費和基本民生支出需求;其次,保障在建重點工程和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著力支持教育、就業、衛生、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
3.堅持厲行節約,控制支出規模。運轉經費壓減10%,其中:會議、培訓費壓減20%,宣傳、調研費壓減50%;部門事業發展經費除剛性支出外,壓減50%;其他支出按照從嚴從緊原則控制。
4.堅持零基預算,加強績效管理。打破部門、項目預算“基數+增長”模式,對各部門的事業發展項目進行梳理、整合。所有項目全部編制績效目標,推進預算編制和績效管理一體化。
二、2023年預算草案編制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草案(項目明細詳見附表)
匯總全市各縣級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和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草案,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比上年實績(下同)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不含上年結轉和上級補助等,下同)24253864萬元,比上年年初預算(下同)下降3.7%,其中用于民生改善的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比77.7%。
1.市級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3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700000萬元,下降13.4%。2023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3552865萬元,下降7.9%。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3年市級財政可用財力(含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和一般債券轉貸收入等)合計336640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0000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對下轉移支付支出-270202萬元,下級上解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2284145萬元,上年結轉及調入資金合計195924萬元,一般債券轉貸凈收入193500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63034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72865萬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193536萬元,支出共計3366401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2.園區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3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4090000萬元(其中:園區本級3940000萬元,蘇相合作區150000萬元),增長5.6%。2023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2832183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582506萬元,蘇相合作區249677萬元),增長10.7%。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3年園區財政可用財力(含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和一般債券轉貸收入等)合計3259114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90000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對下轉移支付支出311343萬元,下級上解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2010978萬元,上年結轉及調入資金合計654348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14401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75568萬元(含年初預算安排2832183萬元、收到上級轉移支付安排支出260365萬元、上年結轉資金安排支出83020萬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83546萬元,支出共計3259114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項目明細詳見附表)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4534435萬元,下降16.3%;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6028439萬元,下降16.3%。
1.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202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037637萬元,下降69.8%;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724383萬元,下降20%。
202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037637萬元,動用上年結余741796萬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724383萬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55050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2.園區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2023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577000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162000萬元,蘇相合作區415000萬元),下降0.7%;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658512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294851萬元,蘇相合作區363661萬元),增長18.2%。
2023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577000萬元,動用上年結余698361萬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658512萬元,上解上級支出31100萬元,調出資金537000萬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48749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項目明細詳見附表)
2023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512079萬元,下降40%;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213770萬元,下降39.6%。
1.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202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95064萬元,比上年實績下降26.5%;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112104萬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長88.0%。
202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95064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112104萬元,動用累計結余17040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2.園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2023年園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77428萬元,下降47.3%;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43100萬元,下降19.3%。
2023年園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77428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43100萬元,調出資金34328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分險種明細詳見附表)
2023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7036991萬元,增長10.8%;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6903310萬元,增長27.3%。
1.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2023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5308631萬元,增長8.2%;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5147508萬元,增長26.1%。
2023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5308631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5147508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61123萬元。
2.園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2023年園區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60697萬元,增長1.7%;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60709萬元,增長14.4%。
2023年園區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60697萬元,動用上年結余12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60709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五)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截至2022年末,全市一般債務余額6944771萬元,2023年應還本金1015300萬元,應付利息247268萬元;專項債務余額10779366萬元,2023年應還本金1062836萬元,應付利息404464萬元。
1.市級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截至2022年末,市級一般債務余額1018201萬元,2023年應還本金193536萬元,應付利息37342萬元;專項債務余額1181092萬元,2023年應還本金205150萬元,應付利息50509萬元。
2.園區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截至2022年末,園區一般債務余額718531萬元,2023年應還本金83546萬元,應付利息30000萬元;專項債務余額955964萬元,2023年應還本金48749萬元,應付利息37030萬元。
第三部分 2023年財政重點工作任務
2023年,全市財政工作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這一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以政領財,主動作為,勇挑大梁;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優化支出結構,提升支出效益;深化預算管理改革,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繼續堅持過“緊日子”要求,嚴格厲行節約,把每一分錢都用到事關民生事業、經濟發展等關鍵領域,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民生優先,不斷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聚焦實現高水平共同富裕,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繼續加大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住房保障、人居環境等方面的投入,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標準化建設。完善多層次、多支柱社會保障體系,加強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眾的保障托底,堅決兜住民生底線。
二、健全體制機制,著力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完善預算決策機制和管理程序,進一步明確重點支出預算安排的基本規范,合理確定支出結構和保障次序。繼續深入實施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評價,嚴把事前績效關口,強化事中績效監控,加強事后績效評價,深化績效結果運用。構建財政大數據中心,全面打造“數字財政”,提升財政數字化管理水平。
三、強化協調配合,持續放大財政政策功能
充分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加強與金融、產業、投資、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強化重大項目牽引帶動,支持北沿江、通蘇嘉甬、東太湖蘇州灣隧道、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產業低碳轉型,嚴格執行綠色發展稅收政策和財政獎補機制,積極爭取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支持。
四、堅守底線思維,全力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繼續完善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債務風險監測,積極主動防范政府債務風險,高位推進存量債務化解;持續強化融資平臺公司經營性債務和基層債務規范管理;落實落細債務管控各項措施,切實加強債務風險防控,將政府債務率控制在綠色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