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社會的穩定運行。近年來,張家港市狠抓整改落實,強化風險防控,從根本上消除隱患,打響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保衛戰。
實施重點領域“靶向監管”。化工領域:切實做好危化品儲罐治理,共排查出危化品儲罐2262個,涉及458家單位。嚴格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包保責任,全市42家化工企業已全面完成包保責任制工作,122個重大險源的主要責任人、技術負責人、操作負責人均已明確。冶金領域:加大整治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對15家經過整治依然達不到安全要求的金屬冶煉和鑄造企業進行關停。一般工貿領域:繼續實施“一帽一帶”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專項整治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推動“一帽一帶”強制入軌。開展重工(重裝)、船舶修造行業專項整治,對全市23家相關企業實施專項檢查和安全提升工程,對其中5家龍頭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輔導,力爭達到一級標準化管理水平。
探索安全監管創新舉措。開展“創藍行動”,利用信息化技術科學評估企業安全水平,實施精準監管,目前共有6079家企業參與創藍自評,藍碼率69.98%,紅碼率8.88%。開展安全標準化提檔升級,將億元以上企業作為重點,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標準化創建的工作責任、工作任務、工作時限和工作要求,2021年共將9家企業列入一級標準化創建計劃,47家企業提交了二級標準化創建申請,標準化創建的集群效應、引領效應進一步放大。
提升應急管理綜合能力。做好防汛防臺工作,根據響應等級,制定差別化應對措施,并重點強化危化品、冶金、工貿企業使用危化品等行業領域的檢查防范工作。完善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強化防災減災救災應急聯動,及時發布各類自然災害預警信息。持續優化應急管理信息平臺,目前已實現對42家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161家粉塵涉爆企業以及9200余家工貿企業的信息化監管,匯聚了公安、交通運輸、水務等部門近100類的應用數據,整合了涉及城市安全運行的視頻監控500余路,基本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城市安全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