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7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和全市各級行政機關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和《蘇州市法治政府建設2016~2020年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主線,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加快完成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為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我市在2016年度全省法治政府建設考評中獲得了優秀等次,在13個設區市政府中排名第一。
一、重視統籌協調,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一)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部署。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綱要》,推進《規劃》的有效實施,年初我市印發《2017年蘇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4月份,我市組織召開全市法治政府建設暨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了2016年全市依法行政考核情況,對2017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任務進行部署。為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機制,我市印發《關于繼續做好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地、各部門于每年二月份前報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并通過政府(部門)門戶網站等途徑向社會公開。
(二)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保障。建立健全法治政府責任制體系,我市在全國率先出臺《政府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意見》,明確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職責清單”。9月份,在省內首家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簽訂工作。截至9月底,我市10個縣市區政府(管委會)、44個市政府部門已全面簽署目標管理責任書。進一步強化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成立市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專業工作組,全面落實法律顧問助理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顧問考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優勢。
(三)重視法治政府建設的考核督查。8月份,市建設法治政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蘇州市2017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進一步優化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結構。我市在全省首創法治政府外部評議結構化測評模式,細化電話測評、現場測評、網絡測評、問卷調查的考評標準,加強各類服務窗口的辦事體驗,把網絡測評占比提高至50%。年底,組織全市各地、各部門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專項督查。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的示范引領,在2016~2017年市級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創建工作的基礎上,對全市19家市級依法行政示范點項目開展跟蹤評估。11月份,召開市級依法行政示范點經驗交流會,向全市推廣依法行政典型經驗。同時,下發《關于開展2018~2019年市級依法行政示范單位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啟動新一輪市級依法行政示范單位的申報和認定工作。
(四)加大法治政府建設宣傳培訓力度。著力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宣傳工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宣傳工作的通知》,全市建立法治政府建設信息網絡聯絡員制度,廣泛宣傳法治政府建設成效和經驗做法。認真落實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工作,全年市政府常務會議安排了對《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民法總則》、新《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新《中小企業促進法》等四次專題學法活動。全年共舉辦11場縣處級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共計143名擬提拔任用的縣處職領導干部參加,切實提高了領導干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
二、圍繞深化改革,推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一)繼續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市委、市政府聯合出臺《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的實施意見》,明確從加大放權力度、清理規范涉審中介、清理整頓職業資格事項等九個方面建立健全陽光高效的審批體制,創造高效便民的營商環境。按照“下放是原則、不下放是例外”的要求,5月中旬,我市梳理并公布了市級審批事項、省級部門委托市級部門行使的審批事項、分級行使的審批事項、擬下放至各市(縣)、區的審批事項、擬下放至各市(含吳江區)的審批事項、擬下放至姑蘇區的審批事項、擬劃轉到市行政審批局事項等7張清單。同時,以市政府辦名義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公布國家級開發區全鏈審批賦權清單的決定>的通知》,對下放的220項市級權限的賦權、對接、監管等具體工作作出明確要求。6月,我市在省內率先出臺“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首批事項清單涵蓋市公安、地稅、氣象等12家單位共計141項審批服務事項,使企業和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7月,我市舉行“放管服”改革工作推進大會,宣布成立行政審批局,首批13個部門的51個審批事項劃轉至市行政審批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同時,在市本級、工業園區、張家港市、張家港保稅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地區積極有序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工作。
(二)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區政合一”行政體制改革,通過整合機構設置、合理配置職能、明確運行機制,理順管理體制,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全面融入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印發《關于加快融入省政務服務“一張網”運行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快審批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工作,實現數據互通和業務協同。加快各級各部門信息系統對接省各支撐平臺,累計報送辦件1867186件,電子證照87445件,EMS服務數據5671件,上線移動應用11項。完成省交辦件1476件,按時辦結率100%,滿意率91.6%,名列全省第一。推進政務服務實體大廳與網上平臺的融合發展,將“12345”打造成群眾辦事“零距離”、企業服務“零障礙”的綜合信息平臺。健全審批部門與同級部門、上下級部門間的工作銜接、協調配合機制,建設統一的“互聯網+審批”網上平臺。做好簡政放權與有效監管的無縫對接,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雙隨機、一公開”為抓手,以綜合行政執法為支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制度鏈為保障,建立事中事后監管“零容忍”機制,實施信息共享、聯合懲戒,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三)大力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年初,以市政府辦名義下發《蘇州市2017年政務公開要點實施方案》,明確全年政務公開各項工作的主要內容、責任單位。為加強主動公開工作的規范性,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下發《關于對文件進行公開屬性分類的通知》,要求在擬制公文時要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三個屬性,并建立公開審核機制,全年主動公開文件426份。9月份,以市政府辦名義印發《蘇州市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政務公開事項標準化、公開流程規范化、公開平臺建設集約化三項重點工作,并積極推進蘇州工業園區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為加強政策解讀熱點回應性,明確“誰起草、誰解讀”原則,全年重大政策共發布文字解讀62份、圖片解讀31份。截至12月21日,市政府本級共收到信息公開申請179件,其中網絡申請148件、信函申請31件,市政務公開辦共答復行政復議案件6件,出庭應訴行政案件19件,其中一審10件、二審8件、執行1件。年內,我市榮獲江蘇省2016年政務公開第三方評估設區市第一名。
三、完善制度建設,保障重大改革于法有據
(一)有序開展政府立法制規工作。經市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蘇州市人民政府立法規劃(2017~2021年)》和《蘇州市人民政府2017立法計劃》。市政府法制辦依法開展法規、規章起草審核工作,全年完成了《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蘇州市古城墻保護條例》等3件地方性法規在政府階段的起草審核工作,并完成《蘇州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蘇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辦法》《蘇州市江南水鄉古鎮保護辦法》等3件政府規章、《蘇州市家庭醫生執業管理辦法(試行)》《蘇州市社會醫療救助辦法(修訂)》等5件政府規范性文件的審核工作。
(二)健全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建立政府立法協商制度,在總結我市多年政府立法公眾參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出臺《蘇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協商辦法》,通過立法懇談會、聽證會、座談會等協商民主方式推進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在《蘇州市古城墻保護條例》《蘇州市江南水鄉古鎮保護辦法》《蘇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辦法》等草案的審查階段,分別在市、縣、鎮三級開展立法協商,廣泛匯聚民智,凝聚共識。為提高立法后評估工作質量,6月份,市政府法制辦專門組織召開年度立法后評估專家評審會,對《蘇州市人民調解辦法》等9件政府規章和《蘇州市城市公廁管理辦法》等1件政府規范性文件評估報告進行評審。
(三)著力強化政府立法制規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市政府頒布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按要求及時向國務院、省人大、省政府、市人大報備。市政府法制辦共對各地各部門報備的90件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備案審查,各地、各部門規范性文件的報備及時率96.67%,規范率達到100%。為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7月份,我市出臺《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深入推進“放管服”所涉政府立法制規的清理工作,并積極探索建立清理長效工作機制,促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效。
四、圍繞提高決策質量,推進重大行政決策規范化建設
(一)深化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工作。年初,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于報送市重大行政決策建議項目的通知》,明確重大行政決策建議項目內容和報送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門通過重大行政決策運行平臺報送17項建議項目,經審議,“流動人口機動車登記積分管理”等8個決策事項納入2017年度蘇州市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同時,我市根據政務信息公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目錄預公開及動態維護機制,充分發揮中國蘇州網、蘇州政府法制網等門戶網站上的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系統功能,確保納入目錄化管理的決策事項做到背景信息、解釋說明、承辦主體等情況充分公開,及時反饋意見采納情況和理由。
(二)強化重大行政決策規范化管理。全面推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法律意見書制度,規范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提議(建議)、申報、審核、批準、調整、公布等流程;積極探索重大行政決策建議事項審核格式化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檔案管理制度,結合網上運行工作,實現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記錄。探索建立案例指導機制,8月份印發了《蘇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案例匯編》,積極培育決策規范化建設示范項目,充分發揮典型事例的示范引領效果。我市重大行政決策規范化管理工作在全省推廣。
(三)全面推廣重大行政決策網上運行工作。我市開展重大行政決策網上運行系統(二期)建設工作,以集約利用行政資源、強化決策項目統籌管理為宗旨,將蘇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系統向昆山市、吳中區、相城區、姑蘇區、工業園區、高新區政府(管委會)推廣,在省內率先全面覆蓋市、縣、鎮三級重大行政決策網上運行工作,實現了縣級政府及所屬鄉鎮(街道)、部門的重大行政決策項目的目錄管理、法定環節規范運行、全程監督管理以及系統接口與整合等功能,保障了全市重大行政決策權力網上規范、公開、透明、高效運行。
五、強化執法監督,全力保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年度計劃制度。年初印發年度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工作計劃,并擬定年度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要點,推進行政執法部門建立行政執法檢查記錄和行政執法檢查計劃報備制度,強化行政執法工作計劃性,規范全市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行為。
(二)穩步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綜合行政執法,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市縣兩級執法管理。繼續深化市本級在市場監管、安全生產、商務領域的綜合執法,推進其他領域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和力量下移,除法律法規規定等必須由市本級執法的事項外,其余事項分批全部下放到市、區。大幅減少市縣兩級執法隊伍種類,整合執法力量,除有明確規定的領域外,推行市本級或區一級執法,不重復設置職責相同的執法隊伍。同時,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在市、區一級整合組建綜合執法隊伍,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的鎮,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指導姑蘇區推進古城保護和行政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支持吳江區、吳中區探索鎮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開展鎮域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專項監督調研。
(三)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完善行政執法依據,統一規范行政處罰、行政許可執法文書,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情況檢查。全面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8月份,我市開展為期三個月的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監督)人員清理工作,各縣市區、管委會按照“統一安排部署,分級組織實施”原則對本區域內行政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進行清理,最終確認市級行政執法主體共184個,并通過網絡平臺向社會公布。
(四)進一步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對《江蘇省行政程序規定》執行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突出強化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著力提升行政執法案卷制作水平和質量。加強重點執法領域現場監督督查,通過聽取執法重點難點匯報、執法回訪評估等方式對城管、環保、旅游等領域開展行政執法監督重點檢查。針對經濟發達鎮(鎮域相對集中處罰權)試點單位、縣級市政府(管委會)、市級行政執法部門,分不同層次,建立按季度評查行政執法案卷機制,及時反饋通報問題、督促整改,提升全市行政執法案卷制作水平和質量。
六、突出權力監督,提升法治政府建設的公信力
(一)進一步拓展輿論監督渠道。以公開促監督,積極推進“五公開”等各項政務公開重點工作。在加強傳統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便民服務熱線“12345”、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公開、監督功能,對市民反映的各類問題堅持有問必答、有錯必糾、有案必查。寒山聞鐘論壇點擊量累計已超過1億次,年內處理網民反映事項近10.79萬件,解決咨詢類問題0.81萬余件、群眾實際困難9.97萬余件。
(二)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司法監督。各級政府(管委會)及其部門能自覺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依法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以及人民來信,代表、委員和人民來信辦結率、滿意率穩步提高。加強對市長信箱辦理監督檢查,市依法行政特邀監督員定期對辦理情況進行評估監督,著力提高人民來信辦理質量。認真落實法院司法建議和檢察院檢察建議,行政機關負責人積極參加行政應訴,主動接受司法監督。
(三)有效發揮審計專門監督作用。今年以來,審計部門加大資源環境審計力度,重點關注重大資源毀損、重大生態破壞、重大環境污染、重大職責履行不到位等問題。對吳江區開展了環境責任審計,力促地方生態保護責任的有效落實。在全市范圍內,對《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執行情況開展審計調查,運用圖斑地理信息比對等技術方法,突出執行情況、資金使用管理及效益情況以及生態補償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進一步加大對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的查處力度,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嚴肅查處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重大違紀違法、重大損失浪費、重大環境污染、重大履職不到位、重大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重點關注中央八項規定的執行情況、“三公經費”使用、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等情況,審計中發現問題,按照規定將線索移送相關紀律檢查機關處理。
七、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增強法治政府建設獲得感
(一)創新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方式。強化行政復議體制機制建設,完善行政復議立案審查和情況通報制度。開展行政復議案卷評查,形成書面通報。組織召開全市行政復議典型案例評析研討會。深化行政復議行政審判聯席會議機制,建立行政復議糾錯案件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切實發揮行政復議層級監督的作用。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重大行政復議案件審理、出席行政復議聽證會,提高復議案件審理質量和行政機關應訴水平。截至12月31日,全市行政復議機關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706件,受理1509件,結案1474件,結案率為87.37%。市本級上期結轉35件,本期新收200件,審結154件,其中,維持66件,駁回34件,確認違法11件,撤銷11件,終止32件,未審結28件。綜合糾錯率達27.27%。
(二)積極做好行政應訴工作。進一步強化行政復議、應訴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建設,加強對全市行政復議應訴人員資格管理。對全市行政復議應訴人員進行系列業務培訓,通過對行政訴訟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行政強制法律問題的解釋,切實提高行政復議應訴人員的業務技能。強化行政應訴工作,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審理行政案件、認真做好答辯舉證工作。通過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溝通互動,主動化解行政爭議。建立行政訴訟敗訴案件裁判文書抄送制度,督促被訴行政機關積極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截至12月31日,全市行政機關一審行政應訴案件1202件,市政府法制辦辦理人民法院受理的以市政府為被告或被上訴人的行政應訴案件117件,其中一審行政訴訟68件,二審44件,再審5件。
(三)健全行政調解工作機制。建立行政調解考核評估制度,將行政調解納入市依法行政和市級機關作風效能建設考核內容,從組織機構、工作機制、調解程序、宣傳培訓、統計報告和工作成效六個方面設定具體考核標準。完善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銜接工作體系,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充分發揮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三種調解方式的優勢作用,提升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合力化解水平。全市各級行政機關共受理矛盾糾紛調解申請183266件,調處169499件,調處率為92.7%。
2017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主要是:法治政府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下法治政府建設的新問題亟待解決,政府制度建設的民主參與機制還不夠健全,行政執法中的一些疑難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行政復議、應訴能力建設與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法治政府建設與省市黨代會精神相結合,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進一步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為蘇州推進高質量發展、勇當“兩個標桿”、落實“四個突出”、建設“四個名城”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努力讓法治成為蘇州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蘇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2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