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政府:
2022年,蘇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扎實推進依法行政,不斷開創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
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是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統籌部署。市委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擴大)會議,對全面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作出部署。4月,印發《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明確九個方面36項具體工作任務。6月,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蘇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至此,蘇州市級“一規劃兩方案”藍圖全面繪就。持續鞏固法治政府建設示范成果,張家港市行政執法經驗獲評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二是扎實推動法治督察考核高質量發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靠前指揮,順利完成迎接中央、省法治督察各項任務,我市20多條依法行政方面的經驗獲中央依法治國辦第三督察組充分肯定。“蘇州市以法治督察推動法治建設提質增效”被中央依法治國辦作為典型案例向全國通報推廣,省委主要領導作出專題批示,要求在省內推廣學習。省委依法治省辦印發通知,明確蘇州經驗推廣學習工作。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全面深化,試點開展縣級市(區)部門、鎮(街道)黨政負責人向依法治市(區)委員會述法評議工作。法治政府建設督考機制更加完善,出臺《蘇州市法治督察工作規程(試行)》,將鎮(街道)依法行政情況納入督察范圍,開展全市法治建設工作督察,聽取各縣級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依法行政工作匯報。三是提升“關鍵少數”依法行政能力。優化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質效,年內,市政府常務會議集中學習《信訪工作條例》《審計法》《土地保護法》《江蘇省行政程序條例》等4部法律法規。持續抓好縣處職干部任前法律法規考試,全年共有162名擬提拔任用的縣處職領導干部參考,通過率為100%。
二、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一是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習近平法治思想熱潮。1月,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集體學習第一課,明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市各領域、各方面,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加大法治政府建設力度。3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設更高水平法治蘇州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九大類31項重點任務,明確用三年左右時間,在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六個方面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二是推動建立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常態化機制。在全市組織開展專題學習、專題報告、專題研討、專題培訓“四個專題”活動,分兩批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培訓,實現法治工作隊伍培訓全覆蓋。三是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12月,中共蘇州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通過《中共蘇州市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的決定》,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健全完善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堅定不移推動法治成為蘇州現代化建設的顯著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二)營造最優營商環境,持續放大最佳比較優勢。一是優化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發布《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2》,明確20方面重點工作,推出100條改革舉措。省內率先出臺《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優化涉企服務,規范行政權力,助力市場主體發展。二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對接省級事項賦權工作,對自貿區蘇州片區已賦權事項進一步梳理優化。推進“一網通辦”改革,迭代更新“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臺大廳服務管理系統、完善服務標準,建立長三角“一網通辦”窗口堵點問題協調聯動機制,不斷提升跨區域服務能力。持續擴大“一件事”改革覆蓋面,首批推出企業開辦、入學、購房、異地就醫等19個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三是精準服務市場主體。發布《蘇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數評估報告(2020~2021年)》,在全國首家公布關于法治化營商環境評估“指數”,對10個縣級市(區)和48個參評市級部門詳細列明包含依法行政的各項指標得分情況。
(三)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提供高質量制度供給。一是科學編制立法計劃規劃。市政府印發《蘇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立法計劃和立法規劃(2022~2026年)》,在未來5年安排了26個項目,圍繞中心工作,突出地方特色,涵蓋重點領域、新興領域。二是高效完成審查清理工作。審核完成《蘇州市平安建設條例(制定)》《蘇州市城市綠化條例(修改)》《蘇州市數據條例(制定)》等7件地方性法規與《蘇州市地方政府儲備糧管理辦法(制定)》,專項清理《蘇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修改)》《蘇州市市民體育健身條例(修改)》《蘇州市河道管理條例(修改)》等8件地方性法規。三是提高規范性文件管理水平。全年共制定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9件、市政府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31件、縣級市(區)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22件,合法性審核率100%。組織開展全市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全面集中清理工作,梳理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269件,規章60件。組織開展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四)健全程序機制,提高政府依法決策水平。一是嚴格貫徹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公布深化出租車改革等7個市級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廉潔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做好2021年度決策事項后評估工作。二是強化決策監督和責任追究。將重大行政決策納入法治督察范圍,深入檢查各地落實情況,進行“一對一”反饋,結果通報各地黨委政府。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優化決策目錄管理和網上運行機制,完善平臺功能,提高時效性和精準性,實現數據報送常態化、報送標準規范化。
(五)提高基層執法能力,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一是開展基層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專項行動。出臺《關于開展全市公正文明規范執法專項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在全市實施十個專項行動,進一步統籌行政執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開展全市行政執法領域管理服務事項外包情況摸底清理行動和專項檢查,有效規范政府購買服務行為。組織開展基層綜合執法賦權事項專項評估,進一步完善機制,提高賦權針對性、有效性。二是深化推進包容審慎監管。推進企業行政合規指導清單制度,建立健全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聘任首批企業合規第三方機制專業人員。梳理制定涉企行政執法“免罰輕罰”清單3.0版455項,覆蓋市、縣級市(區)及鎮(街道),前三季度全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共適用清單辦理案件12439件,涉及金額1.81億元。三是持續提升執法隊伍能力水平。全市各地各部門共組織執法人員培訓1466場次,培訓人數51047人次;組織開展執法輔助人員培訓1005場次,培訓人數54455人次。組織網上公共法律知識培訓,舉辦第三屆蘇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開展市級機關全國統一行政執法證件申領資格考試,不斷提升執法隊伍能力水平。
(六)完善應急體系建設,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一是完善突發事件應對制度。積極推動安全生產立法,加強《蘇州市安全生產條例》立法研究,列入2023年市人大立法計劃調研項目。制定《蘇州市企業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級管理辦法(試行)》,全面指導和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二是深入推進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制定《關于深化全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市、縣級市(區)兩級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的通知》,建立健全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體制機制,全市已有93個鎮(街道)成立應急管理局。三是開展安全生產法治宣傳。持續開展新《安全生產法》宣貫活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法巡回宣講”活動,對各縣級市(區)2個重點鎮(街道)巡回宣講20場,普及人數2000余人,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
(七)多元化解社會矛盾,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非訴訟糾紛服務中心、各級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及其他民意收集反饋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聯動,持續推進“蘇解紛”非訴平臺應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二是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發揮行政復議化解爭議主渠道作用,全年約30%行政爭議在復議接待環節得到實質性化解,市本級受理復議案件實質性化解率達47.95%。印發《蘇州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過錯責任處理暫行辦法》。開展全市行政訴訟案件“兩降一升”專項行動,全力壓降行政訴訟案件量和敗訴率。三是深入推進“八五”普法規劃。發布《蘇州市落實普法責任制2022年度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聯動事項》,確定55個年度普法工作重點聯動項目,提升普法工作的協同性。開展2022年度普法責任制落實情況專項檢查行動,認真落實履職評議制度,把普法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成立全市“八五”普法講師團,專業社會力量進一步充實壯大。
(八)健全行政監督體系,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一是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按規定出庭應訴。建立健全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聯絡和情況通報機制,實現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出聲出效果”,2022年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創歷年新高。二是持續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組織開展重點領域行政執法專項監督,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執法監督檢查56次、發放監督建議書16份、處理執法投訴2個。三是形成多元監督合力。認真及時研究處理人大、政協意見建議,相關滿意率達95%以上。依托“12345”服務熱線、“寒山聞鐘”論壇平臺等,不斷健全社會監督機制。
(九)提高科技保障水平,智慧賦能法治建設質效。一是加快推進智慧平臺建設。深化區塊鏈核心技術研究和實際應用突破,打造“區塊鏈+公證”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應用、“區塊鏈+公證”賦強平臺、“蘇城存證”APP等一批智慧法治平臺。二是加快電子證照覆蓋。積極推廣“免證辦”服務,推動各部門加快系統改造及電子證照庫對接,梳理可通過調用電子證照、數據共享核驗等方式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300項。積極推廣國家“單套制”歸檔改革試點經驗,努力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全程電子化及“單套制”歸檔。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是鎮(街道)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和上級要求還存在差距。依法治鎮(街道)委員會辦公室普遍存在統籌協調作用發揮不明顯問題,司法所人少事多矛盾比較突出。部分地區行政訴訟敗訴率仍然較高。
二是執法司法規范化水平還有待提升。執法方式和管理方法仍需規范。日常工作中,“冷冰冰”“硬邦邦”的執法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部分辦案人員執法理念還沒有完全擺正,執法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法治化營商環境還有優化空間。包容審慎監管有待推進,行政合規與刑事合規、合規監管與信用監督等銜接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理順。現代法律服務業發展結構還有待優化,業務功能有待拓展。
四、2023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建立完善各級黨委(黨組)常態化學習機制,持續開展“四個專題”活動,加強理論研討、帶頭宣講、學習培訓,推動入腦入心。實施好我市法治建設“一規劃兩方案”各項任務部署,節點化、項目化落實《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設更高水平法治蘇州的實施意見》。
(二)不斷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有力推動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落地落細。制定并落實市、縣級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逐步擴大述法評議工作試點范圍。強化追責力度,嚴格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等工作制度,對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理想的地區和部門在考核中予以體現并追究責任。
(三)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圍繞國家戰略和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安全生產、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立法,加強長三角區域地方立法協作。嚴格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優化涉企制度出臺程序。規范依法決策程序,優化目錄化管理,確保民生事項“應納盡納”“應納優納”。創新包容審慎監管,動態調整涉企“免罰輕罰”清單,全面推進企業合規建設。開展市縣法治建設專項提升行動,著力解決基層執法規范化建設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四)扎實化解行政爭議。完善行政爭議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促進調解、信訪、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自我糾錯。推動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落地落實,進一步完善全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過錯責任處理制度,倒逼依法行政。建立常態化“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全面壓降訴訟案件數和敗訴率。
(五)夯實基層依法行政基礎。將鎮(街道)依法行政作為重點任務納入基層社會治理總體格局,提升鎮(街道)主要領導依法行政意識能力。強化司法所履職指導,發揮司法所協調推進、督促檢查作用。落實《蘇州市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實施規劃(2021~2025年)》,加強基層政府法治機構隊伍建設。
蘇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