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政府:
2024年,蘇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為譜寫“強富美高”新蘇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
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堅持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
市委主要領導年初召開市委政法工作會議暨全市基層社會治理和法治建設工作推進大會,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強基提能惠民”三年行動,聚力打造韌性城市、法治城市、善治城市,對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建設法治政府作出具體部署。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會議,聽取專題述法工作,評議相關地區、部門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健全完善市縣鎮三級領導干部年度述法、民主測評與綜合考核協同推進機制,全市共開展專題述法292場次,5520人參加述法。
(二)持續統籌推進依法行政。
制定《蘇州市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綱要(2023~2027年)〉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九個方面58條重點任務,縱深推進依法行政領域改革。出臺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細化7個方面24項具體任務。
(三)提升“關鍵少數”依法行政能力。
持續抓好縣處職干部任前法律法規知識考試,全年共92名擬提拔任用的縣處職領導干部參考,通過率100%。組織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4次,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涉外法治專題培訓班,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市級機關開展“法治開講”活動,49個部門領導帶頭講課。
二、法治政府建設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構筑營商環境最佳比較優勢。
一是強化政策優勢。市委市政府以“新春第一會”形式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出臺《蘇州市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政策措施》,并細化分解“蘇十條”為56項改革舉措,涉及規范和改進行政執法檢查等多項依法行政工作,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二是破除制度障礙。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協助審查工作實施辦法等7件配套文件,實現市、縣級市(區)兩級政策文件公平競爭審查全覆蓋。開展全市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律法規政策清理,著力破除阻礙經濟發展的制度性障礙。三是加快涉外法治建設。市政府印發《關于建設涉外法律服務集聚示范區的實施方案》,打造覆蓋50多個國家200多家法律服務機構的“全球一小時法律服務圈”,形成線上+線下服務體系,發布《蘇州企業國際貿易與海外投資經營風險防范指引》,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保駕護航。
(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效。
一是優化政務服務事項便利辦理。發布《全程網辦平臺建設規范》市級標準,發布市級政務服務“全程網辦”事項清單(第一批),推出“全程網辦”事項超1100項,實現全程網辦事項動態管理規范高效。深化項目審批改革,完善重大項目聯動服務機制,出臺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指導意見。規范幫代辦服務,建設全市通用的幫辦代辦服務平臺,構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條塊之間高效協同的幫代辦服務體系。二是強化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拓寬“好差評”覆蓋范圍,暢通線上線下評價渠道,實現網上服務“一事一評”、現場服務“一次一評”。“好差評”服務事項、服務渠道、評價對象100%全覆蓋。持續發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用,建立雙月度分析通報、訴求處辦質量跟蹤評估、復雜問題提級處理等工作機制,實現從解決“一件事”向預防“一類事”躍升。三是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印發《蘇州市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工作要點》,加快推進企業信息變更、企業破產信息核查等4個省級試點“一件事”落地,上線74項市級“一件事”事項。全面梳理依申請行政權力事項、公共服務事項等四大類事項,實現“免證辦”事項近800項。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一是高標準保障制度供給。高質量提出《蘇州市城市更新條例》《蘇州市安全生產條例》等6件地方性法規議案,高標準制定《蘇州市食品連鎖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蘇州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等7件政府規章。二是創新立法宣傳形式。在全國率先探索召開立法推介會,助力企業簽約和更新項目落地運營。創新打造“立法有我”活動品牌,邀請市民沉浸式參與立法。三是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在全國率先建立行政規范性文件效力狀態臺賬制度和失效前提醒機制,明確“三類主體”責任,細化動態管理要求。全年共制定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17件,市政府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35件,縣級市(區)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32件,合法性審核率100%。
(四)依法推進科學民主決策。
一是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公布修訂《蘇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等2個市級重大行政決策事項,開展《關于進一步深化出租車改革的指導意見》等6項重大行政決策后評估工作。二是強化決策監督和責任追究。出臺《蘇州市重大行政決策跟蹤反饋和后評估辦法》,強化對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的跟蹤調查與監督管理。三是規范基層行政行為。開展加強法制審核提升基層行政行為合法性專項行動,將法制審核作為基層制定規范性文件、作出重大行政決策、簽訂行政機關合同、作出重大執法決定的必經程序,年內實現97個鎮(街道)法制審核體系全覆蓋。
(五)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一是持續提升行政執法質量。落實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提升行政監管效能。二是推行現場執法檢查“綜合查一次”改革。印發《關于規范和改進行政檢查行為的實施方案(試行)》,梳理編制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和首批45項場景清單,通過制定“白名單”推動分級分類監管,推動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全年全市共開展“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檢查12058次,壓降檢查頻次30%。三是探索執法協調監督標準化建設。發布并實施《基層綜合行政執法機構運行規范》《行政執法證據采集和運用指引》《現場執法工作規范指引》等多項標準,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效能和治理水平。四是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開展基層綜合行政執法制度體系“一單一庫”建設工作。推動基層綜合行政執法主管部門組織相關賦權部門和委托鎮(街道)執法的部門開展綜合執法業務培訓,培養基層“全科”執法能手。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體制機制。
一是推進安全生產地方立法。制定出臺《蘇州市安全生產條例》,聚焦安全生產“六化”建設,為全市安全發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健全組織領導體系。規范救援行為,強化預案有效銜接,依法編制《長江蘇州段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修訂《蘇州市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蘇州市危險化學品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三是鞏固提升全社會安全意識。深入推進安全宣傳“五進”、“百團進百萬企業千萬員工”、“5.12”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等法律法規,營造全社會關注、全民參與良好氛圍。
(七)完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是加快構建非訴訟糾紛化解服務體系。全市新增行業性專業性、企業、新業態調解組織44家,培育發展民辦非企業商事調解組織10家,推行“公證+調解”機制,建立市、縣級市(區)兩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專家庫和巡回調解制度,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實質化解。2024年全市各類人民調解組織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69891件。二是發揮行政復議化解爭議主渠道作用。優化行政復議資源配置,推動行政復議能力建設,全市共新收行政復議申請5054件,同比增長70.1%,行政復議直接糾錯率5.3%,43%行政爭議在復議階段實質化解,行政復議“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彰顯。三是加強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全面提檔升級“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新建法律援助工作站14個,新建聯絡點755個,規范化改造站點66個,全市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0335件,案件總量居全省首位。四是推動全社會法治素養提升。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四項行動,發布45條實踐路線和52個重點項目。舉辦法治文化季和憲法宣傳周活動,組織開展“天工蘇作法治同行”法治文化創意作品征集展覽、普法入“新”主題宣傳活動等群眾性活動。深化普法責任制落實,市級部門開展71項聯動普法活動,對六部門進行現場履職評議。
(八)提高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一是賦能智慧政務體系建設。深化“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改革,推進數字蘇州駕駛艙、企業動態感知系統建設優化,助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推動“審管執信”工作,為各地各部門在開展重點領域社會治理方面提供技術賦能。二是優化便企利民數據運用。提質“蘇商通”,做強“蘇服辦”,突出高頻業務、熱門上新等重點服務,優化欄目設置,豐富服務場景,深度融合科技樞紐及服務業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平臺,拓展平臺服務資源池。三是推動公證業務智慧化建設。深化遠程公證服務,全省率先實現“涉外公證+領事認證”一體聯辦全覆蓋。應用“蘇州公證鏈”開發存證小程序,為企業提供侵權證據保全、商業秘密保護等多項法律服務內容。推動賦強和商標轉讓公證電子檔案的在線歸檔,全國首例實現公證業務檔案全過程閉環管理。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政府建設水平還不均衡。
各地區、各領域重視程度、推進力度不均,在重點工作上仍需持續發力,在亮點工作上仍需深化突破,在難點工作上仍需協力解決,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整體成效。
(二)行政執法工作有待持續提升。
個別地區和部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有待加強,柔性監管方式需進一步健全完善和深化運用。“綜合查一次”改革信息平臺有待打通,執法人員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三)基層依法治理水平較為薄弱。
全市法治政府統籌協調推進力度有待強化。個別基層領導干部依法決策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強。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及專業人員配備有待優化。
四、下一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不斷引向深入、入腦入心。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系統總結“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成果和薄弱環節,高質量謀劃起草“十五五”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
(二)嚴格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壓實壓緊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不斷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決策意識能力。健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細化決策事項判定標準,確保事項目錄全部依法公開。優化法治督察方式方法,完善法治建設突出問題線索收集協作配合機制,增強依法行政領域專項督察針對性、實效性、權威性。
(三)持續開展行政執法質量提升行動。
縱深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推動行政執法部門動態調整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及時梳理發布我市第二批“綜合查一次”場景清單,指導基層豐富“綜合查一次”應用場景,持續規范和改進行政執法檢查。
(四)大力加強基層法治政府建設。
提升《蘇州市基層法治建設條例》立法質量,做好經驗總結和宣介推廣,推進基層政府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持續開展“強基提能惠民”三年行動,建立基層法制審核“亮曬比督”機制,推動形成具有示范性、推廣性的“小快靈”工作經驗。
(五)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
充分發揮行政復議“主渠道”作用,推動行政爭議調處平臺實體化運作,推廣行政復議調解等手段運用。加快構建非訴訟糾紛化解服務體系,落實巡回調解制度,發展新興產業領域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加強民辦非企業商事調解組織有效管理。
(六)不斷推進涉外法治建設。
加快打造“一核多點”的涉外法律服務集聚示范區,擴容全球一小時法律服務圈資源庫,廣泛開展涉外法律服務“法企對接”。編制《蘇州企業國際貿易與海外投資經營風險防范指引2025版》,強化對“走出去”企業法治保障。加強蘇州市涉外法治專家庫和涉外法治人才庫建設,加快培育海商海事等領域專業化律所,培養國際商事、數據資源保護等領域仲裁人才。
蘇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