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專欄 > 提交人大報告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關于蘇州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12年1月8日在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時間: 2012-01-08 20:39 來源: 蘇州市人民政府 訪問量:

      關于蘇州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2年1月8日在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謝鳴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蘇州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1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三區三城”總目標,緊扣主題主線,加快轉型升級,突出創新引領,著力改善民生,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發展,為“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開局,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除物價指數和進出口總額外,其他目標均順利完成。

        ——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預計達到105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2%,完成預期目標;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00.9億元,增長22.2%,高于預期目標10.2個百分點;

        ——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2.6%,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提高到38.1%,分別高于預期目標0.5個和4.3個百分點;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2億元,增長24.4%,高于預期目標6.4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0億元,增長17.8%,高于預期目標0.8個百分點;

        ——進出口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增長9.8%,低于預期目標0.2個百分點;

        ——實際利用外資89.1億美元,增長4.4%,完成預期目標;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70元,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17040元,增長16.3%,分別高于預期目標1.2個和4.3個百分點;

        ——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2%,超額完成預期目標;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水平漲幅為5.1%,高于預期目標1.1個百分點;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2.45%,實現預期目標;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標;

        ——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分別完成省定目標。

        201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以下五方面的特點:

        (一)經濟結構在平穩發展中不斷優化。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完成新興產業投資861億元,同比增長53.6%。實現新興產業產值1.08萬億元,增長24.7%,增幅高于規模以上工業7個百分點。全市命名首批1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擁有省級特色產業基地11家。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完成服務業增加值4470億元,增長13%以上。實現服務業投資2600億元,增長27.2%,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超過57%。全市新增制造業分離發展現代服務業企業466家,累計738家。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20.1億美元,增長57.9%。全年新增各類金融機構60家,總數達到510家,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00億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7%。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480億元,增長25%,已形成以6大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為龍頭的產業群。旅游業實現總收入1190億元,增長17%,我市成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節能減排取得實效。開展“能效之星”創建活動,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135項;新增循環經濟試點企業70家,214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關閉125家化工生產企業,淘汰水泥生產能力380萬噸、印染生產能力近5000萬米;我市被列入國家首批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二)創新能力在轉型發展中穩步提升。我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連續第四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市財政科技投入53.2億元,增長45.5%,帶動全社會研發支出260億元。全年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30家,累計1347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7.3%,提高0.7個百分點。中科院納米所二期、中科院醫工所二期、蘇州國科數據中心一期等項目加快建設,國家首個納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落戶工業園區,全市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69家,國家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達到17個。全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分別達到10萬件和6.7萬件。人才引進步伐加快。全市新增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人才20人,累計達到50人,繼續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入選省“雙創人才”67人,累計達到205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投中心掛牌運作。

        (三)改革開放在創新發展中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深入實施,全市累計110多萬農民實現了居住地轉移和身份轉變,88%的工業企業進入工業園,80%的承包耕地實現規模經營,43%的農民遷入集中居住點。第五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審批事項由2010年的554項削減到475項。全市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門急診量增長29.6%,人均單次看病費用下降17.3%。金融創新成效顯著。東吳人壽保險公司獲批籌建,蘇州產權交易中心和市信用再擔保公司掛牌開業。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8家,發行企業債券89億元,創投機構管理資金規模超過500億元。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一般貿易出口增長領先加工貿易,分別增長28.4%和3.6%;私營企業出口增長領先外資企業,分別增長32.2%和7.5%;新興市場出口增長領先傳統市場,對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增幅均超過25%。全年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占比達32.9%,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新設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項目45個。中方境外協議投資額達到7億美元,增長48%;引進內資項目注冊資本986.1億元,增長30.3%。新增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累計達到10個。

        (四)社會事業在協調發展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學前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新增省優質幼兒園18所,市優質幼兒園22所。入學制度改革得到深化,擇校比例持續下降,70%以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全市四星級高中占比達到61.1%,我市成為首批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公共文化體系加快完善。一批縣級市(區)標志性文化設施相繼建成,鎮(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區)文化活動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分別為90%和95%。吳文化考古研究獲得重大成果,木瀆春秋城址入選201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古城墻保護性修復和古建老宅保護修繕等工程順利開工,太湖文化論壇首屆年會成功舉辦,我市成為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蘇大附一院遷建一期工程、蘇大附兒院、市立醫院本部門急診樓建設有序推進;全市新增8家三級醫院,建成5個國家級重點專科、2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成率達100%。

      (五)民生質量在和諧發展中持續改善。民生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全年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69.5%。城鄉就業保持穩定。全市新增就業17.3萬人,蘇州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7%,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低水平運行。社會保障能力增強。城鎮職工五大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99%以上,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統一提高到每月500元,12.8萬人實現農保轉城保。全市共發放救助金17.8億元,救助困難群眾17.1萬人次。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大。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9824套,完成年度計劃的139%;虎丘地區、桃花塢地區綜合整治和南環新村危舊房解危改造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按計劃推進,實施城區居民家庭“改廁”7942戶。民生服務措施落實到位。新建改建城鄉農貿市場89家,重要民生商品價格采集系統上線運行,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初步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覆蓋率超過98%,城鄉公交一體化覆蓋率達到100%。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1.8%;出臺全省首個濕地保護條例,水稻生態補償實現全覆蓋,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市通過考核驗收。

      總的來說,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良好,但經濟運行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財政、工業等部分主要指標增速呈現放緩趨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壓力加大;二是全市外貿下滑至個位數增長,且增幅持續低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三是企業經營壓力較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呈現負增長;四是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仍然較多,穩定物價任務依然艱巨。

        二、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綜合分析,2012年宏觀經濟形勢將更為復雜。從國際看,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在繼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日趨惡化,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加劇,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從國內看,影響國內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經濟增長穩中趨緩,物價指數穩中趨降,但宏觀經濟政策環境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從蘇州看,我市步入經濟發展的復雜時期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既要認清形勢搶抓機遇,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又要加快轉型升級增強后勁,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打好基礎。

      根據市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和“十二五”規劃目標,結合經濟發展環境分析,201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左右;

        ——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

        ——進出口總額增長5%;

        ——實際利用外資與上年持平;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6%;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

        ——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下達的任務。

        上述目標中,節能減排目標是約束性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等目標是預期性、導向性的。在目標安排上,著重突出“三個把握”:一是把握基調。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工作導向,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堅定發展信心,努力在穩增長中促“快轉”,在調結構中促“快進”。二是把握協調。更加注重“三個統籌”,統籌速度與質量,統籌當前和長遠,統籌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持續發展能力。三是把握重點。圍繞加快轉型、穩定外貿、興盛文化、廣惠民生等重點,著力做好“三個服務”,服務于大局、服務于轉型、服務于民生,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互動并進。現對主要預期目標作重點說明:

        (一)關于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與“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的目標相銜接。二是與全省增長10%左右的預期目標相對應。三是與率先發展、轉型發展、和諧發展相呼應。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挑戰,我們既要貫徹落實好市委全委會精神,把穩增長、調結構、控物價更好地結合起來,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更要充分利用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形成的“倒逼機制”,化挑戰為機遇,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促進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和創新驅動的軌道,又好又快地推進現代化建設。

        預期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方面,我市經濟運行的基本面良好,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去年城建稅等政策性增收因素今年不復存在,受經濟增速可能有所放緩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會有所回落;加上國家實施一系列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加大了財政增收難度。為此,預期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高于GDP 1個百分點。

        (二)關于三大需求預期目標

        預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從當前形勢來看, 投資不僅仍要承擔推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更要擔負起結構調整的艱巨任務。為此,要在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的前提下,積極擴大有效投入,集中精力抓好總投資7900億元的230項重點項目建設,爭取年內完成投資超過1600億元。重點推進“三大領域”項目建設:即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豐田汽車研發中心、月亮灣總部集聚區、蘇州科技城等項目建設,努力提高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投資比重;圍繞“一核四城”發展新定位,加大濱湖新城、高鐵新城、軌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推進力度;圍繞改善民生質量,集中力量抓好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和城鄉一體化等重大民生項目建設,城區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19萬平方米,實施舊城區改造275萬平方米(詳見附表)。

        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目前,支撐城鄉居民增收的因素正在減弱,特別是原有的擴大消費政策到期、房地產市場繼續調整,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為此,要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穩定汽車、住房、通訊等熱點消費,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休閑養生、時尚精品等新興消費。繼續完善城鄉商貿流通體系,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商貿集聚區,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消費信貸,不斷優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深入實施旅游業全面提升計劃,加快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努力擴大旅游消費。

        預期進出口總額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與上年持平。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外需萎縮趨勢明顯,開放型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為此,要千方百計保市場、保訂單,鼓勵和引導企業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努力保持外貿進出口平穩增長。同時,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抓好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設,提升一般貿易、服務貿易比重。積極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項目和高端服務業態,重視引進區域性、功能性總部,著力提高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利用外資比重。加快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更加積極地實施“走出去”戰略。

        (三)關于轉型升級預期目標

        預期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日前公布的《江蘇省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明確服務業占比達到53%以上的奮斗目標,這對我市“十二五”發展服務經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時間倒排、任務倒逼”工作要求,提出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以上、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的目標。為此,要繼續加強政策引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抓好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企業培育,積極爭取現代服務業示范區和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

        預期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我市新興產業步入快速擴張期,去年全市新興產業投資增幅超過50%,預示著今年新興產業產值仍將有較大的產出。今年要繼續狠抓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單體投資5億元以上的新興產業項目建設,爭取早日竣工投產;狠抓載體建設,加快培育液晶面板、集成電路、機械制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努力打造新興產業特色集群、特色基地。同時,要加快實施“萬企升級”計劃,加快培育地標型企業,組織實施“兩化融合”(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工程,采用高新技術、先進設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預期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6%。創新發展是我市“十二五”發展的主旋律,其中科技創新更是創新發展的持續動力。為此,要持續增加創新投入,進一步創新財政科技經費的支持方式,加快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圍繞建設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力構建創新載體,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加快推動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努力打造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更加注重人才支撐作用,力爭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省雙創計劃人數再有新突破。

        作為兩大約束性指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每年目標任務均由省分解下達,我市的節能減排目標為完成省下達的任務。為此,要加強項目源頭管理,強化規劃和項目的環評審批及環保驗收管理,全面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工作;組織實施節能重點技改項目,加快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工作,促進低碳綠色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推進實施大中湖泊、主要河道的水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工業廢氣、揚塵、機動車尾氣、有機廢氣綜合治理。加快構筑城市、城郊、鄉村多層面的綠化空間體系,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四)關于民生改善預期目標

        預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左右,高于GDP增幅 1個百分點。這樣安排既體現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現實需要,更體現人民幸福指數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要求。為此,要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收入6年倍增計劃,逐步實現“兩個同步”(城鄉居民收入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適時提高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去年實現城鄉低保并軌基礎上,實現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并軌和居民醫療保險并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擴大保障性住房的受益面。切實保障市場正常供應和物價穩定,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

        預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為此,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深入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繼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和充分就業村,對城鎮零就業家庭實行動態清零;積極開展就業再就業援助推進行動和大學生就業促進行動,確保蘇州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95%以上。大力整合各類創業政策、資金、服務平臺和信息資源,年內建成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加快完善職業培訓制度,著力提升勞動者的實際就業能力和崗位轉換能力,全年免費培訓城鄉勞動者30萬人。

      附表

      2012年度蘇州市城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舊城區改建項目征收計劃表

      ???????????????????????????????????????????? ?單位:萬平方米

      序號

      征收項目

      所屬區域

      征收面積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7個項目)

      118.82

      1

      滄浪區楊枝塘路東環路交叉口西南地塊

      滄浪區

      9.34

      2

      滄浪區吳中東路北、冬青路西側地塊

      滄浪區

      9.12

      3

      滄浪區東環路西光榮墩周邊地塊

      滄浪區

      1.17

      4

      平江區駁船浜及周邊地塊

      平江區

      2.39

      5

      梅巷工業區及其周邊地塊

      平江區

      25

      6

      平江新城江宇路以西、梅巷河兩側地塊

      平江區

      4.2

      7

      平江區滬寧高速以北、蘇虞張以東地塊

      平江區

      67.6

      舊城區改建(46個項目)

      274.8

      1

      梅巷地區綜合改造

      平江區

      10.36

      2

      行春橋地塊

      滄浪區

      1.26

      3

      漁家村地塊

      滄浪區

      4.7

      4

      解放新村19幢危舊房改造

      滄浪區

      23.6

      5

      炒米浜、韓家沿地塊

      滄浪區

      3

      6

      朱家莊新村片區危舊房改造

      金閶區

      6.9

      7

      虎丘綜改1920222324地塊

      金閶區

      36.9

      8

      滄浪區東頭村地塊

      滄浪區

      1.75

      9

      滄浪新城新郭港南地塊

      滄浪區

      0.68

      10

      滄浪區索山橋東南角地塊

      滄浪區

      13.5

      11

      滄浪區萬豐里地塊

      滄浪區

      13.34

      12

      滄浪區東二路南原南門汽車站周邊地塊

      滄浪區

      0.64

      13

      滄浪區西二路北、興業路東側地塊

      滄浪區

      0.3

      14

      滄浪區解放東路南、桐涇路西地塊

      滄浪區

      2.25

      15

      南門路青少年活動中心西南側地塊

      滄浪區

      0.03

      16

      南門城根3456號地塊

      滄浪區

      0.9

      17

      化工新村1-11

      滄浪區

      3.98

      18

      蘇晶新村1-3

      滄浪區

      0.49

      19

      規劃上林路東、規劃虎東路北側地塊

      金閶區

      0.15

      20

      規劃上林路西、虎阜路北側地塊

      金閶區

      17.83

      21

      虎阜路南、山塘河東側地塊

      金閶區

      0.95

      22

      虎阜路南北兩側地塊

      金閶區

      18.70

      23

      金閶區虎丘西路南、戴家橋路西側地塊

      金閶區

      0.3

      24

      金閶區路南村8組地塊

      金閶區

      0.5

      25

      金閶區麻布浜地塊

      金閶區

      0.5

      26

      金閶區京杭運河東側、新莊西路南北側地塊

      金閶區

      4.5

      27

      金閶區銅勺浜地塊

      金閶區

      2

      28

      金閶區新興村地塊

      金閶區

      4

      29

      金閶區春馨園西北地塊

      金閶區

      0.6

      30

      金閶區京杭運河東側、西園路南地塊

      金閶區

      2.23

      31

      金閶新城虎林路西錢家莊周邊地塊

      金閶區

      0.6

      32

      金閶新城規劃虎林路北、虎泉路西地塊

      金閶區

      1.5

      33

      金閶新城虎泉路西、鹿山路北地塊

      金閶區

      8.78

      34

      金閶區西園新村及周邊地塊

      金閶區

      1

      35

      金閶新城虎池路西、金儲街兩側地塊

      金閶區

      4.7

      36

      金閶新城虎殿路西、金政街南側地塊

      金閶區

      1.7

      37

      金閶新城虎池路兩側、泥店港南側地塊

      金閶區

      11

      38

      金閶新城312國道北側、僧塘圩南北側地塊

      金閶區

      30

      39

      平江區景德路建筑新村地塊

      平江區

      0.53

      40

      原東吳絲織廠及周邊地塊

      平江區

      2.75

      41

      平江區南倉街東、原第三監獄西側地塊

      平江區

      0.6

      42

      濱河路東窯浜南地塊

      高新區橫塘

      4.8

      43

      橫塘商貿城地塊

      高新區橫塘

      4

      44

      吳越路東側地塊(日用瓷廠地塊)

      高新區橫塘

      10.5

      45

      蘇福路北文化路東地塊

      高新區橫塘

      2.2

      46

      蘇福路西遠發金屋南地塊

      高新區橫塘

      13.3

      文檔附件:
      關于蘇州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12年1月8日在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關于蘇州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12年1月8日在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yellow中文字幕久久网|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a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 成人无码区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无码中文字幕 | 久久超乳爆乳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熟妇人妻系列aⅴ无码专区友真希|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暖暖日本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