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昆山堅持節用裕民,財政支出80%以上投入到民生領域,不斷提升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能級。
城市建設更加精致。昆山大力推進亭林園傳統文化集聚區保護傳承,河心島“雙橋”建成通行,大西門商業街、留暉公園開街、開市、開園,再現馬鞍山麓、半山橋畔繁華勝景。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建成投運,實現與上海軌交11號線無縫銜接。長江路、前進路面貌煥然一新,青陽北路改造、朝陽路下穿通道、孔巷大橋、同豐路橋等一批路橋工程順利通車,構建起四通八達、環境優美的現代交通路網。
社會保障日益健全。去年,昆山建成“家門口”就業服務站20個,城鎮新增就業9萬人。實施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覆蓋家庭成員25.9萬人,進一步減輕家庭看病就醫負擔。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5926套,使居民住有良居。完善“一老一小”服務保障,新增2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區鎮全覆蓋,完成適老化家庭改造1255戶,新增備案托育機構13家、托位500個,讓老有頤養、幼有所托、群眾心有所安。
公共服務更優質。昆山完成錦溪高中、瑾暉實驗小學等17個學校項目建設,新增學位1.9萬個,積極引入長三角區域名校資源,與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深化合作辦學,基礎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同時杜克大學二期校園全面啟用,彰顯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水平。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4家基層醫療機構掛牌三甲醫院分院,入選全省首批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衛生健康服務更加優質均衡。
文體事業更富活力。昆山成功舉辦第五屆百戲盛典,45名“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獲得者同臺競演,戲曲百戲博物館開館即成為“網紅打卡地”,“昆曲故里”名片更加閃亮。依托昆山南部優良的生態資源,策劃舉辦咖啡文化節、國際露營節、音樂啤酒節、中國戶外運動節等大型現代文體賽事活動,既營造良好的假日氛圍,也進一步激發了城市活力。
發展有質量,民生有溫度。昆山在提升民生保障、增進民生福祉等關鍵任務中交出了一份有溫度、有厚度的高質量“民生答卷”。今年,昆山將聚焦共同富裕,圍繞“人的一天、人的一生”,辦好一批“溫暖+1℃”民生實事,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