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蘇州市人社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市有關決策部署,積極圍繞完善就業優先政策、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構建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等改革任務系統謀劃、集成推進,取得一定成效。蘇州市連續5年獲評全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連續7年在省考中獲評A級。
一是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圍繞“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全省率先探索出臺我市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評估政策,加強產業政策和就業政策協同,進一步強化對重點項目用工服務保障力度。抓緊抓實“穩經濟促發展”26條等政策措施人社任務落實,面向重點企業及人群兌現各類就業補貼56.24億元,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為企業減負90.5億元。著力健全完善精確識別、精細分類、精準服務就業幫扶機制,鞏固提優“家門口”就業服務體系,“大數據+鐵腳板”精準服務重點群體就業。重中之重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2024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94.51%。持續推進我市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3252”培優工程,強化行業招大引強、培優育強,推動外企德科等優質企業落戶蘇州。2024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1.75萬人,占全省29.19%;年末企業用工備案人數544.6萬人,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二是深化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助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圍繞“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落實蘇州“1+8”系列人才政策,發布2024年度重點產業緊缺專業人才需求目錄。高水平舉辦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活動,完成簽約項目2277個,較去年增長8.53%,再創歷史新高。全國率先探索開展企業“一評雙證”評價模式,指導亨通集團編制完成機械工程、數字經濟(電子信息)工程“一評雙證”資格評審標準并完成專家論證。制定實施“技能強市”16條舉措,推進技工院校跨省招生,創新開辦“技能夜校”,開展“送技下鄉”活動,面向低空經濟、跨境電商等開展職業技能等級社會評價。落實“新八級工”制度,累計在沙鋼、恒力化纖等優質企業試點評聘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擦亮打響“吳地工匠”職業技能競賽品牌,蘇州三名選手代表國家出征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收獲3枚金牌,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市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6.9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6.3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1萬人,培育數字技能人才4.97萬人。
三是健全多層次多支柱社保體系,推動社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圍繞“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總結推廣張家港市、太倉市等先行試點經驗,制定實施《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市范圍內推開城鄉居保集體補助試點工作。大力開展“數據找人”社保擴面提質專項行動,強化與稅務、住房公積金、數據等部門的數據共享比對,累計短信督促用人單位應保盡保。穩步提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統一為685元/月,并繼續實行高齡傾斜;市區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待遇標準提高至1340元/月;失業保險金最高標準提高到2490元/月。積極推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等試點工作。建強新業態靈活就業線上參保一站式服務試點平臺。深化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強化針對性宣傳,推進職業傷害保障“一站式”服務。開展社保基金管理風險大起底大摸排、鞏固提升行動深化整改督導等工作,持續筑牢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防控體系。
四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積極構建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積極推進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地方標準制定、專業隊伍建設和服務站點打造,以點帶面激活企業和社會各方和諧創建內生動力。深入開展“千企勞動關系全流程服務”專項行動,強化新業態企業合規用工指導,修訂《蘇州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工業園區(行業)評價指標》。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運行提質增效年行動,常態化實施滾動式領導包案,強化欠薪類問題線索壓降。開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動,所有查實欠薪案件春節前全部辦結。全市勞動保障領域欠薪線索同比下降7.18%。持續深入推進人力資源市場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厲查辦相關違法違規案件,全市涉勞務中介維權線索同比下降21.9%。深入推進調解仲裁程序繁簡分流改革,發揮各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勞動人事爭議基層巡回仲裁庭、巡回審判點等作用,推動矛盾在基層實質化解。全國推進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處理機制建設現場會在蘇州召開,人社部領導對我市勞動人事爭議多元化解工作給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