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吳江撤市設區十周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三周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和多重超預期的困難挑戰,全區上下迎難而上,砥礪奮進,堅決扛起“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全區經濟運行承壓前行,持續恢復,穩中有進,發展質效進一步提升。
宏觀經濟總體平穩,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根據蘇州市統計局統一核算,2022年,吳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1.9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3%,總量和增速分別列蘇州大市第5、第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90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19.41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74.66億元,增長3.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52.3:46.1。
糧食增產豐收,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2022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3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0.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9%。全區糧食總產量16.08萬噸,同比增加0.38萬噸,增長2.4%。其中夏糧產量3.62萬噸,同比增加0.48萬噸,增長15.2%;小麥產量3.58萬噸,同比增加0.49萬噸,增長15.9%。全年豬肉產量0.48萬噸,年末生豬存欄5.14萬頭,全年生豬出欄7.43萬頭。
工業生產保持韌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673.17億元,累計增長4.9%,總量和增速分別列蘇州大市第5、第4。主導產業支撐有力。光電纜業增長32.6%、裝備制造業增長7.0%、電子資訊業增長1.3%、絲綢紡織業下降0.5%,合計拉動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長3.9個百分點。新材料產業規模壯大。全年實現產值1077.78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23.1%,繼絲綢紡織、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之后,成為吳江第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兩新產業穩步增長。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086.19億元,同比增長18.1%,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4.6%,較上年同期提高5.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442.74億元,增長9.9%,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2.3%。
服務業呈復蘇態勢,高技術服務業增勢較好。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074.66億元,占GDP比重46.1%,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其中:金融業增加值208.8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4%,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0%。高技術服務業增勢較好,全年全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9.7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1.9%,高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18.9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9.82億元,增長5.2%,總量和增速均列蘇州大市第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1位。民間投資主體地位穩固,全年完成民間投資497.16億元,增長2.4%,總量和增速分別列蘇州大市第1、第2,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73.1%,占比列大市第1。新興產業投資動能釋放,全年完成新興產業投資235.97億元,增長26.8%,總量和增速均列蘇州大市第3,增速高于蘇州平均9.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新興產業本年完成投資額222.46億元,增長23.9%,服務業新興產業本年完成投資13.46億元,增長104.6%。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全年完成重大項目投資207.86億元,增長71.8%,總量和增速分別列蘇州大市第2、第1。
消費市場承壓回升,升級類和耐用品消費增勢較好。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7.67億元,下降0.3%,較前三季度回升0.8個百分點。全年完成限上批發業銷售額6149.91億元,同比增長11.3%,總量邁上6000億大關,創歷年新高,增速穩居蘇州大市第1;全年完成限上零售業銷售額135.31億元,同比增長3.7%,較前三季度提升3.5個百分點。升級類和耐用品消費增勢較好,可穿戴智能設備、體育娛樂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分別累計增長82.0%、78.4%、63.0%;權重行業汽車銷售回升明顯,全年汽車類實現零售額85.10億元,累計增長4.0%,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318.3%,二手車增長102.3%。
對外貿易保持平穩,利用外資企穩恢復。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59.24億美元,下降2.1%,其中出口203.19億美元,增長2.9%,出口總量和增速分別列蘇州第5、第4,進口56.05億美元,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147.14億美元。全年新設外資項目73個,新增合同外資4.70億美元,全年實際使用外資4.99億美元,下降16.4%,較前三季度回升3.3個百分點。
金融支撐有力,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12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4263.04億元,比年初增加517.27億元,增長13.8%;人民幣貸款余額4878.58億元,比年初增加739.39億元,增長17.9%。全年新增市場主體29823戶,其中私營企業10297戶,個體工商戶18922戶,期末全區市場主體總數達260501戶。全年新增“四上”單位522家,較去年同期增長108.0%。全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年末共有上市公司29家,其中科創板4家。
公共服務穩步推進,物價水平保持平穩。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6.06億元,列蘇州大市第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6.96億元,其中民生支出287.4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82.9%,較上年同期增加2.3個百分點。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79元,增長4.0%,增速列原五縣市第2,高于GDP增速1.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15元,增長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51元,增長6.0%,城鄉居民收入比1.82,收入倍差進一步縮小。蘇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1%。分類別看: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3.0%;衣著類價格上漲1.2%;居住類價格上漲1.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5%。12月,蘇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9%。
回顧過去的一年,殊為不易、極不平凡,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展現出吳江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無限生機。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全區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外部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宏觀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定走在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最前列,為新征程上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附注:
(1)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分類項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2)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范圍是:從事商品零售活動或提供餐飲服務的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戶。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括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不包括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4)進出口、外資數據來源于吳江區商務局;金融存貸款數據來源于人民銀行吳江支行;市場主體數據來源于吳江區行政審批局;上市公司數據來源于吳江區金融監管局;財政收入及支出來自于吳江區財政局;糧食產量、禽肉產量、生豬存欄出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來源于吳江調查局;居民消費價格來自于國家統計局蘇州調查隊。
(5)按照我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在2022年初,初步核算2021年吳江區地區生產總值現價總量2224.53億元,經最終核實,2021年吳江區地區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2244.42億元。
(6)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