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9日),蘇州海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前11月蘇州市外貿進出口情況,以及蘇州海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外貿穩量提質的有力舉措和創新亮點。據悉,今年1至11月,蘇州市實現外貿進出口23856.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6.7%。其中,11月當月,全市進出口2325.2億元,為月度出口值歷史第4高位。
“絲路貿易”活力涌動,手機家電出口旺盛
蘇州是開放大市,“進出口強”是“經濟強”的鮮明特征。今年前11月,我市外貿出口和進口實現“雙增長”。1至11月,實現出口14849.3億元,增長8.3%,進口9007.6億元,增長4.2%。11月當月,全市進出口2325.2億元,其中出口1503.2億元,增長1.8%。
從具體數據看,今年以來,蘇州外貿不僅量更足,“新”意也更多了。
從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出口同步發力。前11個月,全市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分別進出口13531.4億元、9422.5億元,增長7.5%、7.3%,合計占96.2%,其中外資企業進口增長15%、民營企業出口增長15.5%。
從貿易方式看,加工貿易為增長主力。前11個月,全市加工貿易進出口10309.8億元,增長8%,占43.2%,對全市外貿增長的貢獻度為50.9%。同期,一般貿易進出口9972.4億元,增長5.6%,占41.8%,其中經海關管理平臺的跨境電商進出口182.6億元,增長56%。
從貿易區域看,拓展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成效明顯。前11個月,蘇州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9138.9億元,增長12.7%,占全市外貿的38.3%,拉動增長4.6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增長9%。
從產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對全市進出口構成強力支撐。前11個月,全市機電產品進出口18075.1億元,增長9.2%,占75.8%。同期,全市出口手機2151.8億元,增長13.5%;家用電器310.2億元,增長21.6%。
暢通立體式國際物流通道,“快速通關”廣泛應用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今年前11月,我市外貿總體規模取得新突破,展現強勁韌性活力。這與蘇州海關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密不可分。今年以來,蘇州海關緊扣“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聚焦政府關注、企業關心、社會關切,不斷出新招、實招、硬招,全力促進外貿穩量提質,助力蘇州打造更具優勢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服務新質生產力聚勢賦能。蘇州海關將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復制推廣至全市,目前蘇州市共有8家生物醫藥企業享受特殊物品通關便利。同時,推動蘇州市政府率先出臺支持AEO企業高質量發展19項激勵措施,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信用培育,目前蘇州地區共有高認企業232家,數量居全省首位。
推動打造陸海空郵立體式國際物流通道。今年1至11月,蘇州發運“抵站直裝”中歐班列貨物貨值2.36億元,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應用比例上升至28%;中歐班列蘇州—上海洋山港CCA(二程船協議)航線業務擴面增效,機場前置貨站常態化運營;完善蘇州國際郵件交換站功能,支持龍頭電商企業“唯品會”項目落地運作,助力建成(1210)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服務蘇州“低空經濟”新賽道,在省內首次實現低空無人機送檢并建立首條無人機送檢固定“空中通道”。
千方百計力保經營主體。蘇州海關牽頭片區海關建立關貿合作機制,在政府、海關和企業多個層面,征集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問題,共同研究對策建議;推動自貿協定惠企持續釋放,1至11月轄區RCEP項下進口貨物減免稅款2845.9萬元,同比增長34.7%;落實主動披露政策,對符合要求的企業依法從輕、減輕或不予行政處罰,依法減免繳納稅款滯納金,為企業提供容錯糾錯、守法便利通道;完善屬地查檢“綠色通道”,精準幫扶枇杷、大閘蟹等特色食用農產品優“鮮”出海,1至11月貨值同比增長超6倍。
蘇州海關副關長樊新華表示,服務外貿發展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促進外貿持續向好、幫扶企業健康發展是海關的目標。蘇州海關將持續關注保穩提質措施的落實,定期收集、分析、評估各項措施的落實效果,動態調整措施內容,確保措施常態、長效。還將進一步優化“企業問題清零”機制,暢通關企溝通渠道,鼓勵廣大企業通過“南京海關企業問題清零工作管理系統”反映通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海關會第一時間予以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