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技部、工信部同時戰略部署的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蘇州全力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蘇州已基本形成AI全產業鏈體系,涵蓋人工智能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AI賦能新型工業化,在蘇州低空經濟“起飛”上可窺一斑。2024年10月,蘇州低空服務監管平臺正式對外發布。該平臺位于吳江蘇州灣畔的科創園內,全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也設在這里。記者通過現場電子大屏幕看到,無人機航行的實時監控場景、飛行架次、坐標位置、飛行航線等信息一目了然。更令人贊嘆的是,該平臺還融合了全市水網、人口熱力分布、電子圍欄、適飛空域、航路航線、起降點等龐大數據,有效解決了“看不見”的痛點,在全國率先構建了“一中心”“一平臺”的市域一體化監管模式。
低空經濟AI服務平臺不斷完善,讓蘇州充分發揮制造業長板優勢,培育一批集研發、生產、運營于一體的低空經濟領域企業。《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明確,到2026年,蘇州力爭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
市發展改革委介紹,全市AI全產業鏈體系已基本形成。基礎層核心硬件競爭優勢明顯,引進和培育以中科可控、長光華芯、億鑄科技、敏芯微、納芯微等為代表的AI硬科技領軍企業;框架層開發平臺創新突破,涌現出同元軟控、千視通、思必馳等框架層領域領軍企業;模型層研發能力持續提升,在工業、科研、文旅、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42個重點算法通過國家網信辦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7個大模型通過國家網信辦大模型備案;應用層企業陣營不斷擴容,擁有華興源創、博眾精工、天準科技、凌云光等一批智能制造領域科創板上市企業,以及匯川技術、科沃斯、追覓、江蘇北人、靈猴機器人等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此外還有魔門塔、天瞳威視、圖達通、知行汽車、智加科技等一批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優秀企業。
AI正在重塑工業未來,蘇州一方面繼續發展和完善人工智能產業,另一方面繼續以“AI+制造業”為主線,引育工業垂類大模型,擴大智算規模,強化公共算力平臺調度功能,進一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實施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行動。2025年,推進重點傳統產業煥新項目100項以上,智能工廠培育企業達3000家;人工智能領域累計領軍人才數量達240人、創新技術供給企業達145家,新增參與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標準制定項目1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