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底泥由清淤船吸出,通過密閉管道輸送至固化場并提送至壓濾機進行“泥水分離”。分離后的泥塊將進行資源化利用,剩余的水經過凈化處理后就近返還至周邊河道。日前,太湖蘇州轄區生態清淤一期工程西山西標段迎來標志性進展,高壓隔膜板框壓濾機成功投運并持續穩定出泥。據悉,該項目由蘇州城投集團下屬子公司蘇州城投基礎設施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實施。
“淤泥經板框壓縮過濾后,體積是原來的一半,不但固化效率高,更便于運輸和資源化利用?!背峭痘A設施公司的皮張森介紹,今年7月開工建設的太湖蘇州轄區生態清淤一期工程西山西標段,設計清淤規模為403.55萬立方米。該項目大致可分為三步。第一步,挖泥船采用環保絞吸式作業精準開挖,將底泥通過密閉管道輸送至岸邊固化作業場地就近處理,避免了傳統挖掘式清淤可能出現的“跑冒滴漏”或淤泥堆積引發的土地污染等問題。皮張森說:“和傳統清淤不同的是,我們采用的絞吸式清淤方式,其‘精準清淤’與‘低生態干擾’的特點在有效去除底泥污染物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水體原有生態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第二步,底泥被輸送至高壓隔膜壓濾機壓制成“脫水”泥餅,這些泥餅將被進一步資源化利用。據測算固化設備全部投產后,固化場內的30臺壓濾機每天可將12000立方米的底泥壓縮成6000立方米的泥塊。第三步,從底泥中壓濾出的余水,通過“物理沉淀—厭氧好氧—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達標后返還附近河道中。
項目通過技術升級增加了回流設備,將現場尾水處理后的達標水重復利用。壓濾機設備加藥系統用水、壓榨系統補水、平臺沖洗及現場輔助設備非飲用水等所有工程用水,均取自尾水,極大降低原設計方案中自來水用量。經測算,全項目周期用水成本約400萬元。技術升級后,不僅節約了大量水資源,還降低了約200萬元項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