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港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充分調動本地社會資源,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以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張家港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增強文化自信,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建強“文化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建設19個鎮(街)文化中心、37個五星級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張家港市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0.57平方米。開展“文旅客廳”建設,2020年永聯社區入選國家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推出國內首個縣域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融合建設規范》,該項目獲評中國文化館學會公共服務優秀案例、江蘇省社科聯課題研究項目。
實施“文藝高峰工程”,把關服務產品生產源頭。制定《“張家港市文學藝術獎”獎勵辦法》等文件,張家港市財政每年用于文藝創作和獎勵的資金達950萬元。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小品《生日聚會》《打折》榮摘第十九屆群星獎,張家港市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兩屆獲得該獎項的縣(市)。連續五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成為全國唯一齊獲中國曲藝牡丹獎和中國戲劇梅花獎的縣(市)。
發布“文化配送菜單”,破解文化服務供需脫節。連續十九年舉辦長江文化節,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局首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文旅融合類”名單。堅持開展“村村演”“天天說”等活動,每年開展活動超5000場次,參與群眾超過500萬人次。創新實施“5+2”館校研學項目,入選文旅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加大培育力度,張家港市共有網格文化員1075名、閱讀推廣人1700余名、群眾文藝團隊800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