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讓綠色理念真正融入居民日常,11月13日,蘇州工業園區開展垃圾分類系列活動,通過專業培訓、志愿宣傳、企業合作等多元形式,全面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與參與度。
為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在社區內精準落地,充分發揮督導員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引導、監督作用,社區組織開展了垃圾分類督導員專題培訓。
在理論培訓環節,講師圍繞垃圾分類的意義、相關政策法規、分類標準與鑒別方法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并通過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幫助督導員們清晰掌握四類垃圾分類的區分要點。隨后的實操培訓環節,督導員們走進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分組角色扮演模擬督導場景:有人扮演隨意混投的“居民”,有人化身耐心細致的“督導員”,圍繞破袋投放、混投識別、禮貌勸導等典型情境反復演練。這一過程不僅鞏固了分類知識,更切實體會到溝通方式對引導效果的關鍵影響。此次培訓提升了社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長效推進提供了堅實力量。
為打通垃圾分類宣傳“最后一米”,社區“紅色管家”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中,“紅色管家”志愿者們在社區公園、出入口、宣傳欄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宣傳點位,向過往居民發放宣傳資料,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同時,志愿者們還主動走進居民家中,與居民面對面交流,詳細介紹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并根據居民家庭生活習慣,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垃圾分類建議。此外,社區還利用微信群、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定期推送垃圾分類知識、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動態等內容,擴大宣傳覆蓋面,讓垃圾分類理念隨處可學、隨時可踐。
為激發居民從“被動分”轉向“主動分”,社區聯合雙喜牛奶開展“奶盒回收換牛奶”活動,用一袋鮮牛奶撬動居民的環保熱情。
活動前期,社區通過公告欄、微信群發布活動信息:居民只需集齊5個及以上清洗干凈的紙質牛奶盒,即可在活動當天兌換新希望雙喜牛奶1袋。消息一出,居民們紛紛響應,不少家庭提前整理家中的牛奶盒,并帶動鄰里共同參與。活動當天,社區小公園的回收點前便排起長隊,工作人員一邊清點登記,一邊向居民講解紙質牛奶盒的回收價值:“干凈的牛奶盒經過處理,可制成再生紙、文具等用品,既節約資源又減少污染。”此次活動不僅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更以“小獎勵”撬動“大習慣”,讓垃圾分類變得可感、可知、可得,實現了環保與惠民的雙贏。
園區正用“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方式,推動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在居民心中扎根。接下來,園區將持續創新宣傳方式與活動載體,推出更多貼近日常、融入生活垃圾分類舉措,引導居民養成自覺分類的良好習慣,共同建設更加整潔、優美、宜居的社區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