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釋放人才紅利是鄉村振興的“必選項”。近年來,太倉市堅持三步走,激活鄉村人才“雁陣效應”,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拔尖子、樹標桿,支持“頭雁”領航。開展村(社區)書記“賦能提質”計劃,建立149人“村干部后備干部庫”。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人才激勵機制,通過績效獎勵、優先選用等方式,助力人才領富帶富,首批備案5人。張仁極(省勞模)等省市級家有家庭農場牽頭建立4個家庭農場發展聯盟,帶動13個農場共富。累計遴選姑蘇鄉土人才17名,49人獲評鄉村振興技藝師系列職稱。
闊入口、廣蓄才,支持“群雁”齊飛。堅持定向委培、優生優選、雙向選擇、統一分配,累計培育農業委培生506人,遴選“定制村干”146位。啟動“1+3+N”數字新農人培育工程,5位“土專家”師帶徒結對10名委培生。開展高素質農民糧食生產、無人機操作、電商直播等技能培訓,2024年培訓27期、2076人次。擴大“新農人”蓄水池,累計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969人,2025年新認定農業科技示范主體200個。
筑平臺、強載體,支持“雛雁”孵育。架梯搭臺,推廣“慧種地”APP“掌上”導師,建強12個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田間學校),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技+農事)推行“首席+崗位專家+基地主任+示范戶志愿者”技術服務模式,74個人才(團隊)自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平臺走向廣闊農村。深化校地共育,用好循環農業產業研究院,與南農大合作動物營養與健康養殖研究,南機所共建蘇州(太倉)設施蔬菜綠色智能裝備創新應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