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
市農委編制的《蘇州市“十三五”畜禽屠宰行業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10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蘇州市“十三五”畜禽屠宰行業發展規劃
市農委
為加強畜禽屠宰行業管理,不斷規范行業發展秩序,促進屠宰產業健康發展,保障肉品質量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畜禽屠宰行業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蘇政辦發〔2015〕54號)、《蘇州市活禽交易管理辦法》(蘇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5號)、《省農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畜禽屠宰行業管理的意見》(蘇農牧〔2017〕1號)、《關于做好生豬屠宰企業建設和驗收工作的通知》(蘇農辦牧〔2017〕16號)等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畜禽屠宰行業監管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關工作要求,以組織實施《蘇州市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規劃實施意見(2010~2015)》為重點,以優化布局、減控總量、升級改造、規范經營為著力點,積極開展生豬屠宰資格審核清理,不斷加強屠宰質量安全監管,生豬屠宰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屠宰管理信息化建設開始起步,肉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
(一)清理整頓穩步推進。2011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等相關工作要求,依法依規推進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規范、環境臟亂差的生豬屠宰企業關停工作,全市共清理關閉19家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14家生豬屠宰企業通過資格審核并重新頒發生豬定點屠宰資質。2014年底,全市建有43家生豬屠宰場,其中獲證生豬定點屠宰企業14家(張家港市2家、常熟市3家、太倉市3家、昆山市1家、吳江區1家、吳中區2家、姑蘇區1家、蘇州工業園區1家),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28家,自養、自宰、自銷品牌化農業龍頭企業1家。2015年,省、市畜禽屠宰職責劃轉至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后,全省啟動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三年行動計劃,我市有25家列入關閉對象、3家擬升級改造(吳江區2家、虎丘區1家),至2015年底全市關閉4家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
(二)屠宰量增長較快。“十二五期間”,隨著全市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口數量增長迅速,導致市民消費肉類產品快速增長,2011年,全市建有62家生豬屠宰企業,年屠宰生豬290萬頭。2015年,全市43家生豬屠宰企業年屠宰生豬達410萬頭,對比2011年,屠宰企業數量減少19家,屠宰量增加120萬頭,增長41%。2015年全市生豬屠宰規模約占全省總量的20%左右。“十二五”期間全市分別新建牛、羊屠宰場1家、3家,2015年末,全市建有規模型牛屠宰企業3家,其中常熟市、吳江區、相城區各1家,年屠宰量為3.8萬頭;羊屠宰企業3家,其中常熟市、太倉市、吳中區各1家,年屠宰量18萬頭;建有2家家禽屠宰加工點,年屠宰量170萬只。
(三)監管工作不斷規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的要求,按照省級主管部門的統一要求,全市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為第一責任人”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體系。不斷督促執行生豬進場、“瘦肉精”自檢、停食靜養、屠宰加工、檢疫檢驗、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安全生產等制度,統一規范屠宰企業各項臺賬記錄,啟動生豬定點屠宰企業遠程視頻監控體系和肉品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建立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肉品質量監管安全責任鏈。注重加強對牛羊家禽屠宰加工企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責任義務的告知,指導其改善動物防疫條件和安全生產條件,規范其動物調運的檢疫申報和屠宰操作過程,落實質量安全責任。
(四)職責劃轉順利完成。根據《蘇州市人民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實施意見》要求,2015年2月,市級生豬屠宰行業監督管理職責由市商務局正式劃轉到市農委。4月,市農委正式成立畜禽屠宰管理部門,落實工作職能,人員配備到位。與此同時,各市、區生豬屠宰行業監督管理職責劃轉工作也同步推進。10月,全市各地全部完成職能劃轉工作,機構、職責、人員均落實到位,全市基本建立了“分級負責、上下貫通、運轉順暢、監管有序”畜禽屠宰監管工作體制。
二、機遇與挑戰
“十三五”期間,我市畜禽產品市場需求將持續增加,產品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畜禽屠宰行業將面臨全面依法規范經營、強化質量監管、推進提檔升級,確保肉品質量安全、環境安全、公共安全等諸多發展的新要求、新形勢。
(一)發展機遇。一是畜禽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061.6萬,豬肉消費超過500萬頭,牛肉消費超過5萬頭,羊肉消費超過50萬頭,家禽消費超過1億只。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全市人口進一步增長,市民畜禽產品消費總量持續加大,且對品種、品質、品牌期望值越來越高,將直接帶動畜禽屠宰行業的發展。二是食品質量安全得到進一步重視。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全社會關心支持食品質量工作的氛圍越來越濃,食品安全、屠宰行業監管法制建設逐步健全、行業標準不斷提高,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屠宰企業更加依法履行安全主體責任,肉品質量安全更加有保障。三是屠宰行業全程一體化監管體系建立。生豬屠宰監管職責劃歸農業部門,畜禽屠宰行業監管實行單一部門負責,打通了從養殖到屠宰的獸醫衛生風險管控鏈條,基本建成“分級負責、上下貫通、運轉順暢、監管有序”的全程一體化監管工作體系。四是法律法規助力轉型升級作用增強。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快速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實施力度不斷加大,依法規范屠宰經營管理水平將得到明顯提升,屠宰加工行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有效提升屠宰產業化發展水平。
(二)主要挑戰。一是行業集中度偏低。43家生豬屠宰場年實際屠宰規模占設計屠宰規模僅40%左右,生豬屠宰企業年屠宰量超過10萬頭以上有12家,占總量的28%,廠點設置多、屠宰規模小。牛羊禽屠宰缺少專門法律約束,羊屠宰散小亂問題較為突出,全市還未建有規模型家禽屠宰企業。二是企業規范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部分生豬屠宰企業建場時間較長,基本設施設備簡陋失修,肉品質量內控機制不健全,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主體責任難以有效落實,質量安全保障不到位。牛羊禽屠宰加工企業發展尚處于自發狀態,肉品安全存在隱患。三是屠宰行業轉型升級任務較為艱巨。80%以上生豬屠宰企業仍是采用手工或半機械化屠宰方式,經營理念落后,自營率低下,品牌意識淡薄,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實行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的品牌化屠宰企業極少,生豬屠宰行業產業鏈前延后伸不夠。四是部門日常監管壓力增大。地產畜禽供給小,外調畜禽占比大,市場供應風險加大,特別是在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環境保護要求嚴的新態勢下,造成了畜禽特別是牛羊禽類屠宰行業的肉品質量、環境衛生、疫病防控等投訴事件增加,給部門日常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十三五”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方針政策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對畜禽屠宰行業監管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以保障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環境衛生為根本出發點,以增強綜合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保障肉品質量安全和市場供應為中心,按照清理整頓去產能、優化布局保供給、升級改造轉方式、延伸產業促發展、提升質量創品牌、強化監管保安全的要求,加快推進畜禽屠宰行業工廠化屠宰、品牌化經營、冷鏈化流通、冰鮮化上市、信息化管理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安全肉品的消費需求,促進屠宰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遵循土地利用和城市總體規劃,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畜牧業發展、家禽定點屠宰等規劃要求,綜合考量轄區市場保供、養殖規模、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及減少活畜禽外調等因素,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布局畜禽屠宰企業。
嚴格標準、規范經營。貫徹落實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嚴格生豬屠宰準入行政審批程序,規范家禽屠宰企業設置管理,加強牛羊屠宰動物防疫條件審核,強化環境影響評估。強化食品質量安全內控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注重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依法規范經營行為。
強化監管、保障安全。深入推進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嚴格執行生豬屠宰企業監督檢查規范,加快落實牛羊禽屠宰監管補短板措施,提升依法化、規范化監管水平。加強監管體系建設,規范執法程序,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隊伍執法能力,嚴厲打擊屠宰違法行為。
轉型升級、提升水平。引導企業整合資源要素,積極樹立先進理念,按照現代化、標準化要求進行升級改造,培育地標性的畜禽屠宰龍頭企業。鼓勵支持前延后伸,加快轉變經營方式,發展精深加工產業,大力推進品牌戰略,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畜禽屠宰行業布局不斷優化,規模化經營、機械化屠宰、標準化操作、規范化檢疫檢驗、信息化監管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市場經營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動物疫病防控安全、肉品質量安全、環境衛生安全管控能力穩步提高,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規范、供給保障、安全可控的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格局。
——屠宰行業布局集中優化。2017年10月前全面關停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完成省定生豬屠宰清理整頓任務。到2020年,全市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數量控制在15家左右、年屠宰規模達到500萬頭左右,牛羊家禽集中屠宰穩步推進,布局合理,相對集中。
——屠宰產業競爭力穩步提升。到2020年,單個生豬屠宰企業年屠宰能力超過10萬頭以上,其中超過年屠宰能力25萬頭企業數量達到10家,實際屠宰能力占設計屠宰能力超過70%;自營生豬規模提高到50%以上,機械化屠宰占比超過80%;培育5家現代化的規模型畜禽屠宰企業(其中生豬2家、牛1家、羊1家、家禽1家),品牌化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質量安全管控能力明顯提高。生豬屠宰企業依法經營、標準化操作水平有效提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畜禽屠宰檢疫覆蓋率達100%,生豬屠宰環節肉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屠宰環節實時監控與質量追溯監管體系全覆蓋,不發生重大肉品質量安全事故。
——屠宰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堅持屬地管理,不斷完善“政府負總責、部門監管、條塊結合、上下互動、整體聯動”畜禽屠宰行業監管工作機制,依法監管能力得到增強,規范監管執法水平明顯提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屠宰行業違法行為。
四、重點工作
(一)合理規劃屠宰產業布局。嚴格執行省、市對畜禽屠宰行業監管的決策部署,堅持“依法設置、環保優先”原則,原則上吳中區、相城區、姑蘇區、蘇州工業園區、虎丘區各設置1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其他縣級市及吳江區設置1~2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為延長產業鏈,從事地方品種生豬“四自”(自繁自養自宰自銷)企業和不能在標準化生豬屠宰線上屠宰的巴馬香豬、乳豬的“四自”(自繁自養自宰自銷)企業,可建設年屠宰規模1萬頭以上的生豬屠宰點,由各市、區確定并向市屠宰辦備案,屠宰工藝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為降低疫病防控風險,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吳江區、吳中區、相城區牛羊屠宰企業在保持現有布局的基礎上,原則上市區范圍內不再新增;其他縣級市根據需要,牛羊屠宰企業可各設置1家。家禽定點屠宰廠(點)布局嚴格按照《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蘇州市家禽定點屠宰廠(點)設置規劃的通知》(蘇府辦〔2017〕98號)精神執行。
(二)依法推進行業準入機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應符合《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規,原則上新設立的企業設計屠宰能力不低于《豬屠宰與分割車間設計規范》(GB50317-2009)(Ⅱ級)標準,工藝流程科學合理,屠宰生產設施設備先進,管理制度齊全,檢驗檢疫規范,環保設施能滿足生產需要。牛羊禽類屠宰企業應符合動物防疫、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且建設應滿足《牛羊屠宰與分割車間設計規范》(SBJ08-2007)《畜禽屠宰與分割車間設計規范》(SBJ15-2008)《黃羽肉雞屠宰廠設計建設規范》(DB32/T2869-2016)等標準規范條件。
(三)加快推進行業清理整頓。深入推進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堅決關閉不符合法定條件的屠宰企業,加快淘汰手工和半機械化小型屠宰場點。嚴格代宰條件,規范代宰行為,推動屠宰企業自營化發展。按照先集中、后定點、再規范的原則,穩步推進牛羊禽集中定點屠宰,依法加強疫病防控、環境衛生、食品質量安全等條件監管審查,逐步取締部分區域牛羊禽現宰現賣點、家庭作坊屠宰點、隱蔽分散點等私設業態,有效解決疫病檢疫死角、設施設備簡易、環境臟亂差、質量存在隱患等問題,不斷提高屠宰行業集中度。
(四)推動屠宰行業提檔升級。堅持以工廠化屠宰、品牌化經營、冷鏈化儲運、冰鮮化上市、規范化管理為重點,推進管理制度規范、屠宰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可控、硬件升級改造,著力提高畜禽屠宰行業水平。積極開展屠宰企業環境治理,倡導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完善廢水廢氣廢棄物處理設施,加強技術改造升級,促進行業綠色發展。鼓勵支持產業聯動、要素集聚、體制創新,試點探索地方優質或特色畜禽品種自繁自養自宰自銷工作,加快引導畜牧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逐步實現產業鏈延伸、產業發展擴展、經營主體效益增加。不斷提高畜產品初加工水平,改善品質,保證安全,擴大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品牌戰略發展,全面提升行業競爭力。
(五)規范屠宰行業發展秩序。加強對畜禽屠宰技術人員、肉品品質檢驗人員、執法監管人員培訓,提升屠宰行業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和能力。依法推進生豬屠宰行政許可審批管理,規范牛羊禽屠宰企業設置報批制度。建立健全屠宰企業日常監督檢查和年度定期巡查制度。加強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監測,及時發布屠宰統計信息。嚴格落實屠宰檢疫、肉品品質檢驗和“瘦肉精”等制度,規范病害動物及產品無害化處理,嚴厲打擊注水、添加違禁物質等違法行為。完善屠宰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全面實現屠宰關鍵環節實時監控和質量安全追溯。推進屠宰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對失信被執行人的監督。加強應急管理,健全應急處理機制,切實做好屠宰環節質量安全事件應急處置。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畜禽屠宰行業發展規劃事關畜產品安全和市場保供,各地要強化屬地管理,統籌城鄉一體化、現代農業發展等各項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注重績效考核,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為第一責任人”屠宰環節質量安全責任體系,確保畜禽屠宰行業發展規劃落到實處。農業、發改、財政、規劃、商務、環保、食藥、安監、公安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推進畜禽屠宰行業轉型升級,共同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和肉品消費安全。
(二)強化政策扶持。加快落實實施畜禽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的新政策、新舉措,加大對行業監管隊伍體系建立、屠宰行業清理整頓、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肉品質量安全全程信息化監管等工作的經費投入。要堅持企業自籌為主、財政專項補貼為輔的投入機制,支持現有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標準化改造立項,重點在工藝流程、設施裝備、檢疫檢驗、質量追溯、污水處理等方面給予適當扶持。要重點扶持新建生豬、家禽屠宰企業建設,優先安排專項資金和用地指標。要積極鼓勵大型畜禽屠宰企業整合產業資源,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牛羊禽病害化處理補貼機制,確保肉品質量安全、公共安全和環境安全。
(三)強化宣傳引導。加強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引導畜產品科學消費,增強公眾質量安全和健康消費意識。大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標準的學習和宣傳,教育和引導畜禽屠宰從業人員自覺守法、規范經營。加快建立畜禽屠宰行業協會等組織,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建立誠信獎罰制度,發揮行業組織在行業自律、誠信建設、技術培訓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進政府、市場、社會共治形成合力。強化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群眾對肉品安全的關切,努力為畜禽屠宰行業發展營造更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