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期我們邀請到的是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各位嘉賓,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帶隊局長,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沈娟鵑,歡迎沈局的到來。
沈娟鵑:我是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沈娟鵑,今天很榮幸參加911蘇州新聞廣播《政風行風熱線》,與大家進行溝通交流。我也借這個機會,代表市工信局,向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我們的廣大市民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今天與我一起來到直播室的還有市工信局投資與技術改造處處長朱科、人工智能發展處處長劉子印、企業服務處副處長張艷。我也介紹一下市工信局的主要職責是推動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擬訂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全市自主可控先進制造業體系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投資與技術改造,推進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負責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行業管理,統籌推進全市信息化發展,負責推進工業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綜合協調全社會節能工作,培育發展全市大企業大集團和龍頭骨干企業,負責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服務。
主持人:我們看到,在今年的新年第一會上,印發了《蘇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2025年行動方案》,這給蘇州定下了怎樣的發展目標?
沈娟鵑:2024年的新年第一會,就聚焦了新型工業化,到2025年,新年第一會還是圍繞這個主題,這表明我們蘇州市委、市政府的決心一直沒變,始終把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是蘇州發展的根基。
這次行動方案,主要是圍繞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45目標,進行再部署、再落實,奮力打造4個萬億產業、15個千億產業,力爭到2026年,規上工業產值達5萬億,全力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主持人:《行動方案》提到要全面推進“蘇州智造十大行動”,具體包含哪些舉措呢?
沈娟鵑:主要有十個方面:
一是產業能級躍升行動。這個行動的核心,就是通過產業梯次培育計劃,讓我們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邁向世界級水平。同時,我們要給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讓它們煥然一新,并且要加快產業的綠色轉型,還要搶占先機,布局未來產業。我們的目標是,讓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規上工業產值中的比重達到55%。
二是企業固本強基行動。針對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分類施策,比如:鏈主龍頭企業,重點支持他們并購重組;中小企業,鼓勵他們走專精特新之路,全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超200家。我們還將成立供應鏈對接服務中心,通過開展各類對接活動,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三是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行動。發揮人工智能+制造業創新應用中心作用,我們將引育工業垂類大模型超100個,實現智算規模達10000P。同時,重點推進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設,進一步強化公共算力平臺的調度功能,降低算力的使用成本。
四是產業科技創新提升行動。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必須把企業放在核心位置,因此將重點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創新平臺、實施重大攻關項目。用好“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機制,面向全球發放“英雄帖”,開展揭榜掛帥。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相關惠企政策,讓企業應享盡享。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90%。
五是擴大制造業有效投入行動。我們將設立1100億元新型工業化系列基金(包括900億元產業基金和200億元并購基金)。新增制造業信貸授信額度,超5700億元。新供產業用地不少于20000畝,重大產業項目用地做到“應保盡保”。
六是蘇州制造品牌提升行動。我們正著力加強標準引領、提高產品質量,主導、參與國家、行業標準不少于200項,讓蘇州制造成為高標準的代名詞。同時,加快布局核心專利,讓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達到55件,大大提升我們的市場競爭力。最關鍵的,我們一直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確保創新成果得到應有的保障。
七是生產性服務業支撐行動。聚焦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金融法律、人力資源、ESG、供應鏈服務、工業設計等領域,推動服務與制造的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
八是產業核心人才集聚行動。重點圍繞“三個百”,包括:百萬人才計劃,百校千企聯盟,百億人才基金。暢通企業推薦人才通道,為人才提供“用心、貼心、真心”的服務,打造一支卓越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和卓越工匠隊伍。
九是高水平開放創新行動。我們將重點培育一批外資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還將設立國際合作服務中心、加快布局海外商務服務機構,密切與全球合作伙伴的聯系,支持更多企業參加各類展會、拓展新興市場。
十是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新年第一會上,市級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揭牌成立,未來將打造“1+10+N”的企業服務體系。推動各地各部門開展“換位跑一次”行動,快速響應、精準解決企業訴求。持續舉辦蘇州企業家日、中小微企業日等主題活動,促進新時代“兩個健康”,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
李女士:我們是一家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看新聞的時候關注到,在今年的新年第一會上,蘇州出臺了《蘇州市建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實施方案》,想請問下一步蘇州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方面有哪些政策舉措?
劉處長: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由市工信局牽頭編制出臺了《蘇州市建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先導區建設的發展目標及重點舉措。根據實施方案內容,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實現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雙向推動。從供給側來看,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計劃2027年構建一批高質量工業數據集、建設100個工業垂類大模型,為產業賦能提供高質量供給。從應用側來看,開放工業應用場景,從三個方面重點推進。一是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產品研發,提升產品研發效率;二是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生產過程,提升工業制造效率;三是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終端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主持人:還是在“新年第一會”上,我們看到還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舉措》。那目前,蘇州軟件產業整體發展情況如何?
沈娟鵑:蘇州于2019年獲評中國軟件名城稱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軟件產業發展,建設了一批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一批核心技術攻關,2024年預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2500億元,同比增長約11%。在軟件產業載體方面,全市建成優質軟件載體面積約500萬方,獲評2個江蘇省軟件名園;在重點企業培育方面,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2家,全國軟件競爭力百強企業1家,上市企業16家,營收超億元企業171家;在軟件產品研發方面,培育省級首版次軟件97款,12款產品獲評國家級工業軟件優秀產品。
主持人:那這份新的若干政策里蘇州軟件產業發展的目標是什么?為了實現目標又將采取什么舉措?
劉處長:蘇州作為中國軟件名城和江蘇省工業軟件發展中心區,我們一直非常重視軟件產業的發展。為了加強軟件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撐,進一步鞏固工業軟件這個特色優勢產業,因此我們出臺了這部新政策。該政策重點聚焦軟件產業的研發、應用、生態3大環節,共10條措施,全鏈條、全方位推動產業發展。在支持方向上,重點圍繞工業軟件、信創、開源軟件等關鍵領域,培育、推廣一批工業軟件、信創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加快建設蘇州開源創新發展試驗區。在政策著力點上,重點強化在技術創新、產業集聚、企業梯隊、產品推廣和生態要素等方面的支持,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軟件創新平臺,支持各地區打造一批特色軟件產業園,舉辦各類賽事活動。我們計劃通過實施這十大舉措,加強中國軟件名城建設,打造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發展高地和數字產業集聚區。
主持人:我們知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也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那么智改數轉網聯作為蘇州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一招,我們都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沈娟鵑:近年來,蘇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戰略決策,聚焦企業轉型發展難題,切實解決企業不敢轉、不想轉等痛點難點,率先在全省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全覆蓋,各項工作保持全省領先、全國前列,獲得央視等權威媒體報道,部分典型做法被廣泛復制。
一是政策引領,分類推進項目建設。開展專項貸貼息獎勵,降低轉型成本,強化投入獎補帶動。全市累計743家企業簽訂智能制造專項貸款,授信606億元,實際發放189億元,市、縣兩級已兌現貼息1.03億元。
二是標桿帶動,提升服務支撐能力。發布智能制造服務商名單,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創建示范標桿。全市累計7家企業獲評 “燈塔工廠”,是全國集聚 “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累計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7家、省級智能工廠73家,數量全省第一。
三是平臺構建,打響“工業互聯網看蘇州”品牌。推動創建國家級、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應用水平。全市平臺服務企業超7萬家,連接設備超100萬臺,建成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7個,各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王女士:您好,我是昆山的一家企業,我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除了用線上的政務APP之外,想了解一下有沒有專門的政府人員可以幫助我們?
張處長:感謝您的提問。關于您的問題,市工信局一直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務,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除了“蘇商通”“助企通”“12345”熱線等各類線上平臺外,我們工信部門還建有企業服務中心、助企員、政企懇談會等多種線下為企服務渠道。
在企業服務中心方面,我市已建成包括1個市級、10個縣級、94個鄉鎮(街道)企業服務中心,以及38個產業園、產業基地服務站點。
在助企員方面,我們已經建成一支2400余名助企員隊伍,結對服務2萬余家企業。助企員日常通過聯系走訪企業幫助協調解決問題。企業也可以通過“助企通”便捷聯系結對助企員或直接上傳相關問題。
同時,對于涉及多部門多層級現場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還可以直接提交每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開的“助企直通”政企懇談會進行研究。
主持人:蘇州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有哪些創新工作舉措呢?
張處長:我市持續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培育省創新型中小企業1346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479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四、全省第一。
聚焦專精特新發展,市工信局持續探索創新工作舉措:
一是動態建立企業培育庫,在前一年申報結束后即建立下一年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并采用“小分隊”“專家門診”等方式為企開展“一對一”輔導診斷。
二是打造“政策計算器”“助企通”等平臺,落細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申報問題。目前我們正在會同市數據局、市數智科技集團,推動“政策計算器”和“助企通”的融合升級,以實現惠企政策更精準推送。
三是設立“專精特新企業之家”,推動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協同發展。自2023年11月啟動以來,已分別走進相城區、吳江區、高新區等多個板塊,并與蘇州大學深度合作,搭建產學研橋梁。累計舉辦13期活動,服務企業630余家次。
主持人:我們看到蘇州市人民政府網有網友給我們留言,他是相城的一家終端產品的制造企業,平時需要采購很多零部件,但由于對蘇州相關產業的配套情況了解的還不夠全面,有些零部件他們是從其他地區購買的。想了解在產業鏈供應鏈及供應商信息這方面,蘇州有沒有專業的可快速提供這些信息的渠道?
沈娟鵑:非常感謝這位網友的提問,目前蘇州正在建設的供應鏈(應用場景)對接服務中心就是為了解決您提出的此類問題。
在今年召開的新年第一會上,我市就明確提出建設對接服務中心。依托蘇州市企業服務中心優化整合供應鏈資源,打造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線上對原有的蘇鏈通平臺進行升級改造,以數字化手段建設企業供給和需求鏈接平臺,包含企業信息庫、產品展示、統計分析、活動公告等多個模塊,旨在推動產業鏈間、企業間、產品間的資源共享、協同生產和場景共建。線下擬以供應鏈集市形式,展示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圍繞供需對接、技術對接、金融對接,常態化開展各類活動。
主持人:我們看到,去年以來,國家和省市在大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請介紹一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主要有哪些支持政策?
沈娟鵑:去年以來,國家、省市高度重視推動工業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工業企業設備更新。
國家政策主要是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工業重點領域企業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在工業重點領域基礎上,加力擴圍到電子信息行業,要求企業設備更新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2000萬元,支持比例不超過核定固定資產投資的15%。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對象主要是先進設備更新、數字化轉型、綠色裝備推廣、本質安全水平提升等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總投資不低于500萬元。對列入技術改造再貸款清單的項目的設備更新貸款部分,可享受中央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
省政策主要是通過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手段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對項目投資額不作要求,省級財政根據企業軟硬件設備購置貸款,給予1個百分點貼息。
市政策主要通過鼓勵企業增資擴產和技術改造、實施設備更新和智改數轉網聯貸款貼息支持。對制造業企業當年度設備投入5000萬元以上的增資擴產和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設備投資額5%給予獎勵。同時市級財政統籌國家、省和市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對制造業企業設備更新及“智改數轉網聯”相關軟硬件設備購置銀行貸款,給予3個百分點貼息;同一筆貸款獲得的各級財政貼息資金總額不得超過貸款實際支出利息。
主持人:2024年我市增資擴產項目建設情況如何?今年有哪些工作計劃和舉措?
朱處長:去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抓好“兩產兩進”的決策部署,大力推動工業企業增資擴產,全市增資擴產項目共計1436個,其中在建項目1397個,完成投資1189億元。今年,我們將持續狠抓工業企業增資擴產,“四合一”統籌推進增資擴產、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智改數轉網聯,不斷擴大工業有效投入。
一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強化對增資擴產項目監測調度,加快推進項目開工建設、及時納統,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困難和問題。緊盯年內計劃竣工項目,加強用工、用能等需求保障,推動項目盡快投產達產滿產。全年實施總投資超千萬元增資擴產項目1000個以上。
二是加強項目謀劃儲備。搶抓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機遇,精準把握國家政策導向、支持方向,立足國家戰略布局和蘇州實際,逐企摸排企業增資擴產計劃,摸清存量規上工業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建設計劃,持續排摸增補儲備項目。強化項目前期指導,推動條件合適的項目盡早完善前期手續,全力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
三是加大項目服務力度。將增資擴產項目庫中企業作為助企服務重點對象,定期走訪重點企業,及時收集企業訴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用好“政策明白卡”,落實支持制造業擴大有效投入政策,增強企業擴產信心。組織開展各類惠企政策宣貫和設備供需對接活動,大力支持企業爭訂單、擴生產,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積極對上爭取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國家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
主持人:剛剛朱處提到了“政策明白卡”,誰能幫忙介紹一下?
沈娟鵑:在今年新年第一會上,我市推出了“政策明白卡”,正在觀看直播的網友可以看到就是我手中的這張卡,通過提煉政策適用對象、申報條件、申報流程、獎補標準等核心要素,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企業一鍵掃碼即可獲得,幫助企業節省解讀政策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企業如對政策理解把握還是不清楚的,“政策明白卡”也提供了相關政策的業務部門聯系方式,點對點接受企業咨詢。
此外,正在聽廣播的各位朋友,除了掃描卡上二維碼,大家還可以通過網頁搜索蘇州市企業服務總入口,或者蘇商通APP進行訪問。
主持人:去年我市成功入選國家五部委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請問今年我市在推動智能車聯網產業方面,有哪些工作打算?
朱處長:今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持續高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全國競爭力、全省引領力的智能車聯網產業。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壯大產業規模。堅持軟硬協同攻關,提升具有輔助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生產能力,著力增強自動駕駛軟件算法、車載操作系統等競爭優勢,持續引育一批骨干企業,到2025年底,力爭全市集聚智能車聯網相關企業超850家,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二是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進首批10家智能車聯網實驗室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和前沿性技術研究。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省產業技術攻關任務,引導重點企業聚焦智能車聯網產業關鍵領域進行技術攻關和研發。圍繞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網、圖、安全、測試”等領域,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的制定。
三是發揮示范應用牽引作用。落實 “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及時總結工作進展、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蘇州模式”。高標準建設吳中區、相城區、工業園區3個省級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先試區。
四是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在虹橋—昆山—相城等區域構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區,率先實現跨省市道路測試。加強與南京、無錫、常州、南通等省內城市合作,實現省內智能車聯網領域標準互認、道路互聯、數據互通。
五是優化產業發展生態。辦好第七屆全球智能駕駛大會,依托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舉辦產業鏈對接會、行業技術交流等系列重磅行業活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
主持人:我們了解到,去年,蘇州獲批建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拿到這個榮譽對于蘇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有什么意義?
沈娟鵑: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重要支撐。今年以來,國務院、江蘇省政府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指導推動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
去年10月份,工信部科技司正式支持我市建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這也是在全國范圍內第一個獲批建設的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主要能夠起到一個旗幟的作用,對外獲得行業的關注,進一步獲得國家的支持,促進行業資源的集聚。對內可以引導各職能部門、產業促進機構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造產業生態,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產業深度賦能應用,為全國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提供蘇州經驗。
主持人:要打造“先導區”,我想必然離不開優質的產業生態,那么目前蘇州人工智能產業現狀如何?已經打造了哪些應用場景?
劉處長:蘇州人工智能發展具備一定的先行基礎。從供給側來看,蘇州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過兩千多家企業,2024年產業營收達2362億元,獲得6個國家大模型備案,42個算法備案,智算算力規模超過4200P。從應用側來看,蘇州工業場景多元、案例豐富,目前已發布52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場景,其中“基于 AI 大數據的智能燃燒優化控制系統”“基于科學計算與系統建模仿真平臺的機理-數據融合智能應用”兩個項目獲得國家工信部典型應用案例認定。